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5页 |
二、关于本论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0页 |
第一章 20世纪的艺术景观考析:从现代到后现代 | 第20-35页 |
第一节 现代艺术:形式探索中的反艺术特征考辨 | 第20-26页 |
第二节 后现代艺术:反美学与美学的边缘化 | 第26-35页 |
第二章 “终结”视域:美学的困境、抑或重生? | 第35-59页 |
第一节 哲学的“终结”与美学的危机: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启示 | 第35-43页 |
第二节 艺术的“终结”:从黑格尔、阿多诺到丹托 | 第43-54页 |
第三节 美学的“终结”?:一个问题 | 第54-59页 |
第三章 艺术与美的定义的放逐:后现代境域中的反本质主义美学分析 | 第59-76页 |
第一节 语境化:一种关于美的本质概念的放弃 | 第59-65页 |
第二节 传统美学是否基于一个错误:肯尼克的批判 | 第65-70页 |
第三节 美与艺术是不可定义的:韦兹对本质主义美学的否定 | 第70-76页 |
第四章 美与艺术定义的场域化:后现代境域中的反本质主义美学批判 | 第76-102页 |
第一节 在可定义与不可定义之间:反本质主义美学局限分析 | 第77-83页 |
第二节 “艺术界”:一种对艺术的解释 | 第83-89页 |
第三节 “习俗惯例”理论:艺术定义的第三条道路 | 第89-96页 |
第四节 艺术的场域描述:一种关于艺术定义的场域化理论 | 第96-102页 |
第五章 审美的拯救:后现代审美的诠释 | 第102-118页 |
第一节 审美抑或判断:康德与杜尚相遇 | 第103-108页 |
第二节 重提审美:理论、现实与“家族相似” | 第108-118页 |
结语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后记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