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激光加工技术简介 | 第11-13页 |
| ·激光加工技术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激光加工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热点 | 第12-13页 |
| ·激光熔覆技术简介 | 第13-17页 |
| ·激光熔覆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 第13-15页 |
| ·激光熔覆研究现状概述 | 第15-1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 ·选择课题的背景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来源 | 第19页 |
| ·本课题研究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各章节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实验条件 | 第20-21页 |
| 第2章 影响激光熔覆层质量的关键技术 | 第21-29页 |
| ·激光熔覆的设备简介 | 第21-22页 |
| ·激光熔覆的覆层材料体系 | 第22-23页 |
| ·激光熔覆的工艺 | 第23-28页 |
| ·激光熔覆的工艺方法 | 第24-26页 |
| ·激光熔覆的工艺参数控制及其对熔覆层质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盘形凸轮表面激光熔覆运动控制研究 | 第29-45页 |
| ·获得均匀熔覆层的理论研究 | 第29-31页 |
| ·实现熔覆层均匀性的基本思路 | 第29页 |
| ·实现熔覆层均匀性的几个关键控制参数 | 第29-31页 |
| ·为解决问题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 ·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 | 第31-34页 |
| ·两种不同扫描工艺方法的对比研究 | 第32-33页 |
| ·凸轮扫描起始位置设计 | 第33-34页 |
| ·拟采取的技术方案框图 | 第34页 |
| ·运动控制数学模型的推导 | 第34-44页 |
| ·偏心凸轮运动控制研究 | 第35-38页 |
| ·运动控制方程的推导 | 第35页 |
| ·各轴运动量数学模型 | 第35-38页 |
| ·任意外凸轮廓线盘形凸轮运动控制研究 | 第38-44页 |
| ·运动控制分析 | 第38-40页 |
| ·运动控制数学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 ·运动控制数学模型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运动控制数控编程程序模块开发 | 第45-53页 |
| ·MATLAB软件简介 | 第45页 |
| ·MATLAB软件的功用 | 第45-46页 |
| ·基于MATLAB下偏心凸轮运动控制编程程序模块开发 | 第46-49页 |
| ·偏心凸轮数控程序编辑总框图 | 第47页 |
| ·赋值模块分析 | 第47-48页 |
| ·计算与编程模块分析 | 第48-49页 |
| ·基于MATLAB下任意外凸轮廓线凸轮编程模块开发 | 第49-52页 |
| ·编程总框图 | 第50页 |
| ·任意外凸轮廓线凸轮赋值模块分析 | 第50-52页 |
| ·编程过程中的详细框图及具体编程研究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盘形凸轮表面激光熔覆实验研究 | 第53-68页 |
| ·盘形凸轮表面单道激光熔覆实验研究 | 第53-62页 |
| ·偏心凸轮表面单道激光熔覆实验研究 | 第53-59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实验用工艺参数 | 第5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 ·六圆弧凸轮表面单道激光熔覆实验研究 | 第59-62页 |
|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 ·实验用工艺参数 | 第59-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2页 |
| ·盘形凸轮表面激光熔覆多道搭接技术研究 | 第62-67页 |
| ·确定搭接系数的理论分析 | 第63-64页 |
| ·确定搭接系数的实验研究 | 第64-65页 |
| ·盘形凸轮多道搭接熔覆层轴向均匀性研究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6章 盘形凸轮表面激光熔覆防开裂和防塌陷工艺研究 | 第68-77页 |
| ·盘形凸轮表面激光熔覆裂纹问题研究 | 第68-73页 |
| ·盘形凸轮表面单道激光熔覆层裂纹问题研究 | 第68-71页 |
| ·盘形凸轮表面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层裂纹问题研究 | 第71-73页 |
| ·盘形凸轮表面激光熔覆塌陷问题研究 | 第73-76页 |
| ·问题分析 | 第73-74页 |
| ·解决办法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一、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77-78页 |
| 二、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78页 |
| 三、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 附录一 | 第86-89页 |
| 附录二 | 第8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