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百21井区克下组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措施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1 引言第6-14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6-7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7-11页
     ·剩余油分类第7-8页
     ·剩余油的控制因素第8-9页
     ·剩余油的研究方法第9-11页
     ·剩余油挖潜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页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1-14页
     ·研究思路第11页
     ·技术路线第11-12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2-1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3-14页
2 油田开发概况第14-18页
   ·油田概况第14-15页
   ·油田开发简况第15-17页
     ·开发历程第15-16页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3 油藏地质特征第18-32页
   ·层系划分第18页
   ·构造特征第18页
   ·沉积微相第18-22页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第18-19页
     ·沉积微相的划分及其特征第19-21页
     ·沉积微相展布规律第21-22页
   ·储层特征第22-25页
     ·储层岩矿特征第22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22-23页
     ·储层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第23-24页
     ·储层润湿性第24-25页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第25-31页
     ·储层非均质性参数计算方法第26-27页
     ·层内非均质性第27-28页
     ·层间非均质性第28-29页
     ·平面非均质性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32-70页
   ·储层渗流特征第33-37页
     ·多重孔隙群的介质渗流第33-34页
     ·低渗透油藏渗流的特殊性第34-35页
     ·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第35-36页
     ·水驱油特征第36-37页
   ·储层非均质性对开发的影响第37-43页
     ·层间干扰第38-39页
     ·平面差异第39-41页
     ·层内干扰第41-43页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第43-47页
     ·储层非均质性第44-46页
     ·夹层第46页
     ·微结构和封闭断层第46-47页
     ·启动压力梯度第47页
     ·开发因素第47页
   ·剩余油分类及研究方法第47-66页
     ·沉积相法第48页
     ·物质平衡法第48-49页
     ·利用矿场资料法第49-64页
     ·数值模拟法第64-66页
   ·剩余油宏观分布第66-69页
     ·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第67页
     ·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油藏潜力分析及挖潜措施第70-94页
   ·油藏开发潜力分析第70-77页
     ·经验公式法第70-71页
     ·水驱特征曲线法第71-73页
     ·Logistic法第73-74页
     ·改进的童氏图版法第74-76页
     ·开发潜力综合分析与评价第76-77页
   ·油藏挖潜办法第77-93页
     ·调剖堵水方案第77-81页
     ·油井更新方案第81-84页
     ·油井转注方案第84-89页
     ·井网点状加密方案第89-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6 结论第94-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附图第10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面张力对凝结换热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古汉译佛经反义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