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重整羞耻理论之解读与本土化思考

引言第1-10页
第一章 “重整羞耻理论”之解读第10-27页
 一、用语的界定第10页
 二、理论的产生第10-11页
 三、理论涵义第11-17页
  (一) 关键的概念第11-13页
  (二) 理论的精练总结第13-15页
  (三) “重整羞耻理论”之重整羞恶过程第15-16页
  (四) “重整羞耻理论”之重新整合的多层内容第16-17页
 四、理论提出的意义第17-22页
  (一) 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拓展第17-18页
  (二) 在刑事法律方面意义重大第18-22页
 五、“重整羞耻理论”之功能探询第22-27页
  (一) 理论层面来看,“重整羞耻理论”可发挥其犯罪控制乃至社会控制之功能第22-24页
  (二) 类型犯罪角度分析“重整羞耻理论”之功能第24-25页
  (三) “重整羞耻理论”发挥功能之实例论证第25-27页
第二章 “重整羞耻理论”之本土化思考第27-41页
 一、相关概念的厘清:法制现代化、法律发展的国际化、法律本土化、法律移植第27-29页
  (一) 法制现代化第27页
  (二) 法律发展的国际化第27-28页
  (三) 法律本土化第28页
  (四) 法律移植第28-29页
 二、本土化原因之思考第29-31页
  (一) 本土化有其内在根据第29-31页
  (二) 本土化是时代要求第31页
 三、本土化之有利条件第31-33页
  (一) 我国具有深厚的“耻感文化”传统根基第31-33页
  (二)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重整羞耻理论”在当下的本土化提供了最好的环境第33页
 四、本土化之不利条件第33-37页
  (一) “耻感文化”在当代遭遇挑战第33-34页
  (二) 文化上缺乏“宽恕”的传统及司法上的“二元结构模式”使得重整面临挑战第34-37页
 五、本土化之途径构想第37-39页
  (一) 学界对该理论要研究开来第37页
  (二)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契机,深挖我们民族的“耻感”传统并重塑人们的“羞耻”意识第37-38页
  (三) 积极引导人们宽容待人第38页
  (四) 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中逐步推行恢复性司法模式第38-39页
 六、本土化之担忧第39-41页
  (一) 物质条件的束缚,使得该理论的本土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39-40页
  (二) 以“羞耻”约束人,“度”的把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第40页
  (三) “重整羞耻理论”之本土化会否与整体刑事政策相协调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外社区矫正执行制度比较与分析
下一篇:重整程序中有担保债权的限制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