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致制度比较研究
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反致制度概述 | 第9-14页 |
一、反致简介 | 第9-10页 |
二、反致的产生与冲突法的性质 | 第10-11页 |
三、反致制度的历史起源 | 第11-12页 |
四、反致制度的学说争议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反致制度的法制考察 | 第14-32页 |
一、海牙公约中的反致制度 | 第14-17页 |
(一) 海牙公约的性质与反致 | 第14-15页 |
(二) 海牙公约中的反致条款 | 第15页 |
(三) 海牙反致公约 | 第15-17页 |
二、法德法制中的反致制度 | 第17-21页 |
(一) 法国法 | 第17-19页 |
(二) 德国法 | 第19-21页 |
三、英美法制中的反致制度 | 第21-27页 |
(一) 英国法 | 第21-24页 |
(二) 美国法 | 第24-27页 |
四、其它国家法制中的反致制度 | 第27-32页 |
(一) 欧洲国家法制 | 第27-30页 |
(二) 拉美国家法制 | 第30页 |
(三) 亚非国家法制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反致制度的发展综述和技术分析 | 第32-43页 |
一、反致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 | 第32-35页 |
(一) 普遍采纳的趋势 | 第32-33页 |
(二) 适用领域的趋同性 | 第33-34页 |
(三) 注重克服反致弊端,呈现实用化倾向 | 第34-35页 |
二、现代冲突法新发展对反致制度的影响 | 第35-39页 |
(一) 方法论的积极影响 | 第35页 |
(二) 新机制对反致制度合理性的动摇 | 第35-36页 |
(三) 现阶段反致制度作用的再分析 | 第36-39页 |
三、反致制度设计分析及借鉴 | 第39-43页 |
(一) 反致形态的选择 | 第39-40页 |
(二) 反致过程及其控制 | 第40-41页 |
(三) 反致过程中的价值指导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反致制度的未来选择 | 第43-47页 |
一、我国有关反致制度的法律规定及立法选择 | 第43-44页 |
(一) 具体性规定 | 第43页 |
(二) 总则性规定 | 第43-44页 |
二、我国应合理运用反致制度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书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