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金银花抗病毒有效成分双抗素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化合物列表第11-16页
第一章 双抗素及其类似物合成及活性研究第16-76页
 第一节 环状过氧化物研究进展第16-29页
  1 前言第16页
  2 双抗素第16-17页
  3 环状过氧化物研究进展第17-26页
   ·从自然界中发现的环状过氧化物第17-22页
     ·含有1,2-二氧六环结构单元的过氧化物第17-21页
     ·含有1,2-二氧五环结构单元的环过氧化物第21-22页
   ·过氧化物的合成进展第22-26页
     ·1,2-二氧五环第22-24页
     ·1,2-二氧六环第24-26页
  4 总结第26页
  5 双抗素及其类似物合成的目的和意义第26-29页
 第二节 论文设计第29-35页
  1 过氧二半缩醛的合成方法的总结第29-30页
  2 反合成分析及过氧键形成方法的设计第30-32页
  3 半缩醛羟基接糖方法以及光活双抗素类似物的合成设计第32-33页
  4 确定双抗素类过氧化物立体构型的方法设计第33页
  5 双抗素分子的合成设计第33-35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35-74页
  一.过氧键形成方法研究第35-40页
   1 苯井-1.4-二羟基-1,4-二氮-2,3-二氧六环(2)的合成第35-36页
   2 2.5-二甲基呋喃并-1,4-二甲氧基-1,4-二氢-2.3-二氧六环(11)的合成第36-40页
  二.化合物2半缩醛羟基的衍生及相关的立体构型研究第40-52页
   1 化合物2的半缩醛羟基的醚化衍生第40-41页
   2 苯并—1,4—二羟基—1,4—二氢—2,3—二氧六环去羟基衍生第41页
   3 化合物2与手性醇的成醚衍生以及相关的立体构型研究第41-52页
   ·化合物2与(+)—葑醇的缩醛衍生第42页
   ·化合物2和(-)-薄荷醇的衍生第42-52页
     ·化合物30和31的合成第42-44页
     ·化合物30的X衍射分析第44-51页
     ·化合物30和31的CD谱分析及双抗素绝对构型的确证第51-52页
  三.半缩醛羟基的接糖反应研究和双抗素类似物的合成第52-67页
   1 化合物2的1,4—二羟基的接糖反应研究第52页
   2 化合物2羟基的活化第52-55页
   ·化合物2与三甲基氯硅烷和苯甲酰氯的反应第52-53页
   ·化合物2及其衍生物的碱催化开环机理研究第53-55页
     ·化合物2的碱催化过氧开环机理第54页
     ·化合物2的单羟基醚化产物的碱催化过氧开环机理第54-55页
     ·化合物2的双羟基醚化产物的碱催化过氧开环机理第55页
   3 化合物2与溴代糖40的反应研究第55-56页
   4 化合物2与葡萄糖三氯乙酰亚胺酯41的反应研究第56-60页
   ·糖供体三氯乙酰亚胺酯41的制备第56-57页
   ·化合物2与三氯乙酰亚胺酯41的反应及化合物42的合成第57-60页
   5 化合物2与硫糖43和44的反应研究第60-62页
   ·硫糖43和44的制备第60-61页
   ·硫糖43和44与化合物2的反应及原酸酯45的合成第61-62页
   6 原酸酯45的Lewis酸催化重排研究及双抗素类似物的合成第62-66页
   ·Me_3SiOTf催化原酸酯45的反应第62-63页
   ·三氟化硼乙醚催化45的重排和双抗素类似物的合成第63页
   ·光活纯二糖苷48a和48b的制备和绝对构型的确定第63-66页
   ·光活纯单糖苷化合物49的绝对构型的确定第66页
   7 48a和48b的脱乙酰基研究及48c和48d的合成第66-67页
  四.关键中间体3的合成研究第67-71页
   1 路线一的合成探索第67-69页
   2 路线二的合成探索第69-71页
   3 路线三的探索第71页
  五.活性筛选第71-74页
   1 抗肿瘤活性筛选第71-74页
 第四节 总结第74-76页
第二章 二糖苷A1及其差向异构体A2的全合成和活性研究第76-83页
 第一节 前言第76-77页
 第二节 合成路线设计第77-78页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8-82页
 第四节 总结第82-83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83-115页
 1仪器及型号第83页
 2试剂和溶剂第83页
 3实验第83-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附图第116-190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190-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根瘤菌在植物内的迁移运动及其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一篇:反致制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