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第二章 商业秘密保护的基础理论 | 第10-20页 |
一、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性质 | 第10-13页 |
(一) 合同理论 | 第10-11页 |
(二) 信赖关系理论 | 第11页 |
(三) 禁止不当取得理论 | 第11-12页 |
(四) 产权理论 | 第12页 |
(五) 小结 | 第12-13页 |
二、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 | 第13-14页 |
(一) 商业秘密是知识产权 | 第13页 |
(二) 商业秘密具备知识产权的特殊性 | 第13-14页 |
三、商业秘密是“权利”或是“利益” | 第14-15页 |
四、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 | 第15-18页 |
(一) 秘密性 | 第16-17页 |
(二) 经济性 | 第17页 |
(三) 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 第17-18页 |
五、商业秘密的范围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两岸高新技术产业的商业秘密保护策略 | 第20-33页 |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其商业秘密保护的意义 | 第20-23页 |
(一) 两岸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 第21-22页 |
(二) 高新技术产业采用商业秘密法规保护技术机密的意义 | 第22-23页 |
二、美国《经济间谍法案》对两岸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 | 第23-26页 |
(一) 美国《经济间谍法案》对商业秘密保护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 《经济间谍法案》对两岸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三、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间谍法案》的因应对策 | 第26-27页 |
四、两岸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如何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 第27-33页 |
(一) 两岸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保密措施 | 第27-31页 |
(二) 两岸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际技术时应注意事项 | 第31页 |
(三) 建立完善的竞业禁止制度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两岸对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及其立法完善 | 第33-48页 |
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审视 | 第33-38页 |
(一) 中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救济 | 第34-35页 |
(二) 中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审视 | 第35-38页 |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完善 | 第38-39页 |
三、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审视 | 第39-45页 |
(一) 《营业秘密法》对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救济 | 第39-43页 |
(二) 《公平交易法》对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救济 | 第43页 |
(三) 台湾地区《国家科技保护法》草案对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救济 | 第43-44页 |
(四) 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司法实务 | 第44-45页 |
四、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完善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