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生物农药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8页 |
| ·生物农药概述 | 第13页 |
| ·生物农药的主要类型 | 第13-16页 |
| ·生物农药的特点 | 第16-17页 |
| ·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前景及建议 | 第18页 |
| ·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应用前景 | 第18-19页 |
| ·植物源农药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植物源农药研究基础 | 第19页 |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28 种药用植物对 6 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22-32页 |
| 引言 | 第22-2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页 |
| ·供试真菌 | 第23页 |
| ·药用植物及提取方法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 ·抑菌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 ·菌丝生长法结果 | 第25-29页 |
| ·孢子萌发法结果 | 第29-30页 |
| ·讨论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虎杖粗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 第32-40页 |
| 引言 | 第32-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植物材料与病原真菌 | 第34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 ·提取物的制备 | 第34页 |
| ·提取物抑菌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 ·虎杖提取物对病原菌的 EC50测定 | 第35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 ·虎杖乙醇提取物对 6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 第35-36页 |
| ·虎杖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 EC50测定 | 第36-3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虎杖抑菌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40-69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 ·植物材料与植物病原真菌 | 第40-41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 ·活性成分分离纯化 | 第42-43页 |
| ·结构鉴定 | 第43-44页 |
| ·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白藜芦醇纯品对植物病原真菌 EC50 | 第44页 |
| ·显微观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白藜芦醇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66页 |
| ·不同萃取部分的活性 | 第45-47页 |
| ·柱层析各流分的活性追踪 | 第47-52页 |
| ·从虎杖中分出的物质及其结构式 | 第52页 |
| ·抑菌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52-62页 |
| ·虎杖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白藜芦醇对植物病原真菌的 EC50测定 | 第62-66页 |
| ·显微观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白藜芦醇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影响 | 第6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6-69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9页 |
| ·结论 | 第69页 |
| ·讨论 | 第69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9-70页 |
|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