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芸薹属多个种基因组组型异同分析 | 第10-12页 |
·芸薹属中原基因组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 第12-15页 |
·SLG、SRK和SCR基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及SRK基因的标记 | 第15-16页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芸薹属植物染色体组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在芸薹属植物染色体组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 第21-23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3-26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染色体的制备 | 第26-28页 |
·染色体制备材料 | 第26-27页 |
·载玻片处理 | 第27页 |
·染色体制片操作步骤 | 第27-28页 |
·荧光原位杂交 | 第28-35页 |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材料和主要药品 | 第28-30页 |
·荧光原位杂交步骤 | 第30-35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花粉及根尖染色体制备效果对比分析 | 第35页 |
·自交不亲和性甘蓝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异常行为分析 | 第35-39页 |
·双线期异常现象 | 第35-37页 |
·终变期异常现象 | 第37-38页 |
·中期Ⅰ异常现象 | 第38-39页 |
·后期Ⅰ异常现象 | 第39页 |
·FISH的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分析 | 第39-40页 |
·SRK基因探针的合成标记及检测 | 第40-41页 |
·SRK基因在甘蓝染色体上的定位 | 第41-46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6-51页 |
·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探讨 | 第46-47页 |
·最佳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染色体制备效果的关系 | 第46页 |
·预处理时间,固定时间及解离时间与染色体制备效果的关系 | 第46页 |
·制片技术的选择 | 第46-47页 |
·S基因的定位研究 | 第47-50页 |
·实验操作方法对染色体FISH的影响 | 第47-48页 |
·自交不亲和甘蓝S基因的定位分析 | 第48页 |
·芸薹属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研究及甘蓝S位点基因定位讨论 | 第48-50页 |
·芸薹属物种的起源探讨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第57-58页 |
缩略词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