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粉尘综合利用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电炉粉尘的处理及工艺现状 | 第11-17页 |
| ·碳钢粉尘的处理 | 第11-16页 |
| ·不锈钢和特种钢电弧炉粉尘的处理 | 第16-17页 |
| ·含碳球团还原工艺 | 第17-19页 |
| ·含碳球团技术 | 第17-18页 |
| ·含碳球团的转底炉法 | 第18页 |
| ·含碳球团的竖炉法 | 第18-19页 |
| ·氧化锌的用途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9-21页 |
| ·电炉粉尘处理的基础研究 | 第19页 |
| ·成球性能的研究 | 第19-20页 |
| ·实验室研究 | 第20页 |
| ·扩大性试验研究 | 第20-21页 |
| 2 电炉粉尘处理的基础研究 | 第21-33页 |
| ·电炉炉尘的组成特性 | 第21-22页 |
| ·电炉炉尘的物相组成 | 第21-22页 |
| ·电炉炉尘的粒度分析 | 第22页 |
| ·锌及其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2-23页 |
| ·铁及其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3页 |
| ·电炉粉尘热力学分析 | 第23-24页 |
| ·电炉粉尘动力学研究 | 第24-32页 |
| ·试验设备 | 第24-25页 |
| ·试验内容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27页 |
| ·还原机理 | 第27-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3 造球试验研究 | 第33-42页 |
| ·生球成型的机理 | 第33-35页 |
| ·形成母球 | 第34页 |
| ·母球长大 | 第34-35页 |
| ·长大的母球进一步紧密 | 第35页 |
| ·造球试验 | 第35-41页 |
| ·试验内容 | 第35页 |
| ·试验设备 | 第35-36页 |
| ·试验结果 | 第36页 |
| ·分析讨论 | 第36-41页 |
| ·造球补充试验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4 电炉粉尘综合利用的实验室研究 | 第42-60页 |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42页 |
| ·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 ·焦炭作为还原剂的实验室研究 | 第43-52页 |
| ·试验结果 | 第43-45页 |
| ·分析讨论 | 第45-52页 |
| ·无烟煤作为还原剂的试验研究 | 第52-55页 |
| ·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 ·收集粉的粒度分布 | 第55-58页 |
| ·粒子形核及长大的机理 | 第55-57页 |
| ·氧化锌粒度分布及分析 | 第57-58页 |
| ·还原后球团的强度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5 电炉粉尘扩大性试验研究 | 第60-71页 |
| ·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 | 第60页 |
| ·试验设备 | 第60-62页 |
| ·试验原料成分 | 第62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9页 |
| ·N_1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 ·N_2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 ·N_3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6页 |
| ·N_4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67页 |
| ·N_5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 ·N_6、N_7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6. 结论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8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