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2页 |
·红曲的起源及种类 | 第11页 |
·红曲霉的主要代谢产物 | 第11-16页 |
·初级代谢产物 | 第11-12页 |
·次级代谢产物 | 第12-16页 |
·红曲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 第16-23页 |
·降血脂 | 第16-19页 |
·抗动脉粥样硬化(AS) | 第19-20页 |
·对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抑制作用 | 第20页 |
·降血压 | 第20页 |
·降血糖 | 第20-21页 |
·抑菌性 | 第21页 |
·防癌 | 第21-22页 |
·减少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 第22页 |
·其它作用 | 第22-23页 |
·Monacolin K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国内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国外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对各种测定方法的比较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 第29页 |
·红曲的研发前景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红曲中Monacolin K的测定方法 | 第32-38页 |
·RP-HPLC法分离测定红曲中Monacolin K | 第32-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4页 |
·红曲中Monacolin K总量的测定方法 | 第34-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红曲中酸型与内酯型Monacolin K的测定 | 第38-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红曲样品及试剂 | 第39页 |
·Monacolin K的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Monacolin K标准样品的制备和检测 | 第40-42页 |
·色谱流动相和萃取时溶液pH值对酸型和内酯型Monacolin K之间相互转化的影响 | 第42-45页 |
·色素对Monacolin K检测的影响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醋豆红曲胶囊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48-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8页 |
·实验动物 | 第48页 |
·高脂饲料 | 第48页 |
·动物分组 | 第48页 |
·样品 | 第48页 |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48页 |
·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 | 第48页 |
·结果 | 第48-50页 |
·4组动物起始体重和血清水平见表1、表2 | 第48页 |
·实验期间大鼠体重 | 第48-49页 |
·血清TC、TG及HDL-C测定结果 | 第49页 |
·HDL-C/TC比值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红曲调节的血脂作用 | 第52-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样品 | 第52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 | 第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红曲胶囊调节血脂作用的人体试食研究 | 第54-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页 |
·试样 | 第54页 |
·受试人群 | 第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观察方法 | 第54页 |
·试验设计 | 第54页 |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判定标准 | 第54页 |
·结果 | 第54-56页 |
·一般情况 | 第55页 |
·TC、TG、HDL2C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第七章 红曲的降血压作用 | 第57-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仪器设备及样品 | 第57页 |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心率、血压的测量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红曲对SHR SBP影响 | 第58页 |
·红曲对肾血管型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 第58页 |
·红曲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第八章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60-64页 |
第九章 博士生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