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组件的可视化电力系统计算软件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页 |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现有系统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法 | 第9-1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软件开发环境与总体结构及其功能模块 | 第12-19页 |
·软件的开发环境 | 第12-18页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 第12-14页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优越性 | 第13-14页 |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 | 第14-15页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14页 |
·组件式GIS | 第14-15页 |
·MapObjects 组件 | 第15-18页 |
·MO 的功能及特点 | 第15-16页 |
·地图显示对象组 | 第16页 |
·几何图形对象组 | 第16-18页 |
·软件总体结构 | 第18页 |
·软件的总体功能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算法 | 第19-45页 |
·潮流计算 | 第19-37页 |
·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常用算法 | 第21-30页 |
·高斯—塞德尔法 | 第21-23页 |
·牛顿—拉夫逊法 | 第23-27页 |
·快速解耦法 | 第27-30页 |
·采用改进稀疏矩阵存取技术的牛顿—拉夫逊法 | 第30-37页 |
·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具体实现 | 第32-37页 |
·短路电流计算 | 第37-45页 |
·短路电流计算基本原理 | 第38-42页 |
·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系统功能实现 | 第45-69页 |
·基于MO 的图形编辑与网络拓扑 | 第45-59页 |
·电力系统设备的计算机描述 | 第45-46页 |
·图元类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 | 第46-48页 |
·图元类的设计原理 | 第46-47页 |
·具体实现 | 第47-48页 |
·图元常规编辑 | 第48-55页 |
·绘制 | 第49-52页 |
·移动 | 第52-53页 |
·删除 | 第53-54页 |
·电气属性 | 第54-55页 |
·系统图全局操作 | 第55-57页 |
·放大 | 第55-56页 |
·缩小 | 第56页 |
·漫游 | 第56-57页 |
·拓扑分析原理及其实现 | 第57-59页 |
·概述 | 第57-58页 |
·设备分类 | 第58页 |
·基于节点融合的快速拓扑原理及实现 | 第58-59页 |
·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参数 | 第59-65页 |
·电力网络参数特性 | 第59-61页 |
·潮流计算与图形模块数据接口 | 第61-63页 |
·短路电流计算与图形模块数据接口 | 第63-65页 |
·数据管理 | 第65-69页 |
·数据库开发环境 | 第65页 |
·本软件的数据结构及存储方式 | 第65-69页 |
第五章 具体算例分析 | 第69-77页 |
·二十二节点算例简介 | 第69-71页 |
·潮流计算分析 | 第71-74页 |
·短路电流计算分析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