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研究与马来西亚的政治安全--以马来西亚内安法令为例的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导论 | 第8-13页 |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三、创新点及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新安全研究与安全化理论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一种安全认知的建构 | 第16-24页 |
| 第一节 内安法令的制定 | 第16-21页 |
| 一、内安法令的立法依据和含义 | 第16-17页 |
| 二、内安法令的缘起 | 第17-18页 |
| 三、对是否通过内安法令的辩论 | 第18-21页 |
| 第二节 内安法令通过的原因分析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人们对内安法令的反应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安全共识的维持 | 第24-31页 |
| 第一节 六十年代的逮捕行动 | 第24-28页 |
| 一、逮捕左翼份子 | 第24-27页 |
| 二、逮捕华人党要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七十年代的逮捕行动 | 第28-31页 |
| 一、逮捕任何被怀疑与共产主义有关的份子 | 第28-29页 |
| 二、逮捕示威游行的学生 | 第29-30页 |
| 三、逮捕高层政治人物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安全认知的再建构 | 第31-42页 |
| 第一节 马哈蒂尔时期的逮捕行动 | 第31-38页 |
| 一、茅草行动 | 第32-34页 |
| 二、沙巴团结党事件 | 第34-35页 |
| 三、澳尔根回教事件 | 第35-36页 |
| 四、安华事件 | 第36-38页 |
| 第二节 9.11后的逮捕行动 | 第38-42页 |
| 一、9.11后内安法令的逮捕情况 | 第38-40页 |
| 二、反恐时期内安法令的政治目的 | 第40页 |
| 三、反恐时期内安法令的实质和人民对内安法令的反应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注释 | 第44-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