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B11菌株化学诱变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6页 |
·西瓜枯萎病的防治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农业防治 | 第9-10页 |
·化学防治 | 第10-11页 |
·生物防治 | 第11-12页 |
·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 第12-13页 |
·微生物的化学诱变 | 第13-14页 |
·化学诱变剂 | 第14-15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30页 |
·材料 | 第16-22页 |
·供试菌株 | 第16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16-21页 |
·供试的试剂、酶、缓冲液和常规溶液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25页 |
·供试菌株的培养 | 第22页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22页 |
·化学诱变方法 | 第22-23页 |
·诱变菌株的筛选 | 第23页 |
·诱变菌株稳定性的测定 | 第23页 |
·拮抗物质的提取 | 第23页 |
·菌株拮抗物质抑菌谱的测定 | 第23页 |
·影响BV22菌株产拮抗物质的因子 | 第23-24页 |
·碳氮源利用 | 第24-25页 |
·拮抗物质稳定性的测定 | 第25页 |
·生理生化测定 | 第25-27页 |
·菌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7页 |
·16S rDNA序列的测定 | 第27-30页 |
·蛋白酶/SDS法制备总DNA | 第27-28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28页 |
·电洗脱法回收PCR扩增的16S rDNA片段 | 第28-29页 |
·16S rDNA序列比较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4页 |
·G17菌株的生长曲线 | 第30页 |
·化学诱变 | 第30-33页 |
·NTG处理剂量与致死率的关系 | 第30-31页 |
·NTG处理时间的确定 | 第31页 |
·浓度为0.3g/L的NTG对G17的诱变效果 | 第31-32页 |
·抑菌活性较强且能稳定遗传的诱变菌株 | 第32页 |
·诱变菌株BV22产拮抗物质的量及其抑菌作用 | 第32-33页 |
·拮抗物质抑菌谱 | 第33-34页 |
·影响产拮抗物质的因子测定结果 | 第34-38页 |
·培养时间对BV22菌株产拮抗物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培养基pH对BV22菌株产拮抗物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培养温度对BV22菌株产拮抗物质的影响 | 第36-38页 |
·BV22菌株的碳氮源的利用 | 第38-39页 |
·BV22分泌拮抗物质的稳定性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对紫外线的稳定 | 第39-40页 |
·对氯仿的稳定 | 第40页 |
·对热稳定 | 第40页 |
·BV22菌株生理生化特性 | 第40-41页 |
·BV22菌株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 第41-42页 |
·16S RDNA序列的分析 | 第42-44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