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保定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1 引言第1-16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际背景第10页
     ·国内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有关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第11-12页
     ·有关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第12-13页
     ·有关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第13-14页
     ·有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第1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2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第16-24页
   ·基本概念第16-19页
     ·土地及土地资源第16-17页
     ·效益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第17-18页
     ·土地利用及其可持续利用第18页
     ·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评价第18-19页
   ·土地价值理论第19-22页
     ·资源价值理论第19-21页
     ·土地资源价值理论第21-22页
   ·土地供求理论第22页
     ·土地供给第22页
     ·土地需求第22页
     ·土地稀缺性第22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2-23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3页
   ·系统论和协同论第23-24页
     ·系统论第23页
     ·协同论第23-24页
3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原则、过程和方法第24-36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原则第24-25页
     ·评价依据的借鉴性和吸收性原则第24页
     ·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原则第24页
     ·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第24页
     ·评价应用的前瞻性和参与性原则第24-25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第25-36页
     ·建立指标体系第25页
     ·量化和标准化指标第25-26页
     ·确定指标权重第26-31页
     ·构造评价模型第31-35页
     ·分析评价结果第35-36页
4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36-44页
   ·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功能第36页
   ·指标体系的类型第36-37页
     ·单一指标型第36页
     ·菜单式多指标型第36-37页
     ·菜单式少指标型第37页
     ·综合核算体系型第37页
     ·“压力—状态—响应”型第37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7-38页
     ·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7页
     ·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7-38页
     ·可比性和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8页
     ·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8页
   ·指标体系的内容第38-44页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第38-39页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第39页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第39-44页
5 保定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44-54页
   ·土地利用背景分析第44-45页
     ·自然条件第44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44-45页
     ·土地开发利用历史第45页
   ·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分析第45-51页
     ·土地数量和结构第45-47页
     ·土地利用多样性分析第47页
     ·土地利用集中程度分析第47-48页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比例分析第48-49页
     ·农用地内部比例分析第49-50页
     ·建设用地内部比例分析第50-51页
   ·土地利用广度和深度分析第51-53页
     ·土地利用广度分析第51-52页
     ·土地利用深度分析第52-53页
   ·本章结论第53-54页
6 保定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第54-75页
   ·评价区间和评价指标、方法的选择第54-58页
     ·评价区间的选择第54页
     ·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择第54-58页
   ·协调度函数评价法第58-64页
     ·确定指标功效值第58页
     ·确定指标权重值第58页
     ·求取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第58-64页
   ·TOPSIS评价法第64-71页
     ·构造规范决策矩阵第64页
     ·构造规范加权决策矩阵第64页
     ·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第64页
     ·求取评价对象与正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第64-71页
   ·本章结论第71-75页
7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第75-78页
   ·确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土地利用的指导思想第75页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度、健康发展第75页
   ·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交易市场第75-76页
   ·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完善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第76页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增强对现有耕地保护第76页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76-78页
8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83-84页
作者简历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录第86-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
下一篇:石家庄市小学教师自尊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