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园工程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科技园发展概述 | 第10-33页 |
第1章 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及背景 | 第10-25页 |
·美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和产业变化 | 第11-14页 |
·硅谷的发展和产业背景 | 第11-12页 |
·波士顿128号公路地区的发展和产业变化 | 第12-13页 |
·犹他州“科技谷”的崛起 | 第13-14页 |
·欧洲科技园区的发展 | 第14-17页 |
·英国科技园区的发展 | 第14-16页 |
·爱尔兰发展科技产业的科技园区迅速崛起 | 第16-17页 |
·亚洲科技园区的产业危机和机遇 | 第17-18页 |
·国外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情况 | 第18-24页 |
·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和产业趋势 | 第24-25页 |
第2章 科技园区工程建设的历史和启示 | 第25-33页 |
·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历史渊源及意义 | 第26-28页 |
·斯坦福科技园的创办和建设 | 第26-27页 |
·科技园区创办的意义 | 第27-28页 |
·科技园区工程建设的实践 | 第28-32页 |
·早期的实践阶段 | 第28-29页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程建设实践 | 第29-32页 |
·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和建设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科技园的建设与规划 | 第33-67页 |
第3章 科技园的宏观区位和城市建设 | 第33-47页 |
·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成长 | 第33-38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33-35页 |
·空间扩散理论及扩散类型 | 第35-37页 |
·科技园区的扩散及特点 | 第37-38页 |
·科技园的宏观区位及其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科技园创新源的高级中心区位 | 第38页 |
·科技园扩散的功能层次 | 第38-39页 |
·扩散中技术窗口的区位 | 第39页 |
·现实中的建设与实践 | 第39-47页 |
·硅谷的发展建设和面临的问题 | 第40-42页 |
·犹他州的建设经验 | 第42-45页 |
·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 | 第45-46页 |
·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 | 第46-47页 |
第4章 科技园的规划与实施 | 第47-67页 |
·影响科技园规划和实施的内在因素 | 第47-52页 |
·科技企业群体的特点 | 第47-49页 |
·科技企业自身的特点 | 第49-50页 |
·科技产业人员的特点 | 第50-52页 |
·科技园规划建设的原则 | 第52-53页 |
·科技园规划的趋势 | 第53-59页 |
·依托大城市发展 | 第53-55页 |
·向郊区扩展的发展趋势 | 第55-57页 |
·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 第57-59页 |
·科技园规划建设的模式 | 第59-67页 |
·包容——建设于大城市之中 | 第60-62页 |
·毗邻——建设于近郊,融入城市脉络 | 第62-64页 |
·独立——建设于远郊,追求田园风光 | 第64-67页 |
第三部分 国内科技园工程建设实践 | 第67-120页 |
第5章 国内科技园工程建设概况及特点 | 第67-101页 |
·推动我国科技园建设的因素 | 第67-69页 |
·“政策支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园 | 第67页 |
·推动我国科技园建设的内在因素 | 第67-69页 |
·我国科技园工程建设的概况 | 第69-70页 |
·科技园在城市中的区位 | 第69-70页 |
·园区建设与所在城市的位置关系 | 第70页 |
·园区的建设规模与所在城市的科技实力 | 第70页 |
·我国科技园建设的模式 | 第70-84页 |
·“政府创办”模式 | 第71-73页 |
·“科技企业创办”模式 | 第73-74页 |
·“房地产企业创办”模式 | 第74-76页 |
·“大学和科研院所创办”模式 | 第76-84页 |
·国家大学科技园工程建设范例 | 第84-101页 |
·大学科技园工程建设范例区位分析 | 第85-89页 |
·大学科技园工程建设范例规划设计特点 | 第89-101页 |
第6章 我国大学科技园工程建设的探讨 | 第101-120页 |
·国内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 | 第102-103页 |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 第103-105页 |
·创建大学科技园是实现大学功能的需要 | 第105-106页 |
·创建大学科技园是构建和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 第106-109页 |
·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的趋势 | 第109-113页 |
·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 | 第113-120页 |
结论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摘要 | 第125-126页 |
ABSTRACT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