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承载者与心灵的捍卫者--论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家庭世界
|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绪论 | 第11-1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狄更斯小说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三、本文的创新和选题的意义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家庭类型 | 第16-24页 |
| 一、充满温情的精神家园——“契合型”家庭 | 第17-18页 |
| 二、冷漠、沉闷的生活牢笼——“功利型”家庭 | 第18-22页 |
| 三、转化的可能——“多元型”家庭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家庭道德思想 | 第24-31页 |
| 一、家庭幸福的本质——仁爱 | 第24-27页 |
| 二、家庭健康的良药——教育 | 第27-28页 |
| 三、家庭和谐的保障——尊重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家庭道德思想的成因探源 | 第31-37页 |
| 一、融入人生体验补偿心理缺憾 | 第31-32页 |
| 二、吸收传统养料适应时代需求 | 第32-34页 |
| 三、融合宗教思想领悟资本主义精神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家庭道德思想的指向 | 第37-48页 |
| 一、指向普遍、永恒的价值 | 第37-41页 |
| (一) 赞颂仁爱之心 高歌美好人性 | 第37-38页 |
| (二) 建构家庭精神乌托邦 弘扬道德理想 | 第38-40页 |
| (三) 启发家庭生活哲学 体现人文关怀 | 第40-41页 |
| 二、指向当时的现世意义 | 第41-45页 |
| (一) 研究家庭现象 暴露社会制度不公 | 第41-43页 |
| (二) 经受家庭道德审判 凸显“非人性化”本质 | 第43-44页 |
| (三) 分析不道德行为动机 揭开剥削秘密 | 第44-45页 |
| 三、狄更斯家庭道德思想的局限性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