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软岩崩解性及其路基动力变形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选题依据及其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红层概述 | 第13页 |
·高速公路对路基填料的路用要求 | 第13-14页 |
·红层路基存在的病害 | 第14-15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29页 |
·软岩崩解性研究 | 第16-18页 |
·交通荷载特性及路基的动力响应研究 | 第18-23页 |
·土体塑性累积变形特性及其计算方法研究 | 第23-29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工作 | 第29-31页 |
第2章 红层软岩崩解及其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 第31-49页 |
·红层软岩岩性 | 第31-34页 |
·概况 | 第31-32页 |
·物化分析 | 第32-34页 |
·红层软岩的工程分类与粒度分析 | 第34-35页 |
·红层软岩的工程分类方法 | 第34-35页 |
·红层软岩的粒度分析 | 第35页 |
·红层软岩的崩解试验 | 第35-38页 |
·红层软岩的浸水试验 | 第35-36页 |
·红层软岩的失水试验 | 第36-38页 |
·室内崩解进程试验 | 第38页 |
·红层填料工程性质试验 | 第38-41页 |
·土质试验 | 第38-39页 |
·路用性能试验 | 第39-41页 |
·强度与变形指标 | 第41页 |
·现场试验与检测 | 第41-43页 |
·现场红层软岩崩解过程粒度检测 | 第41-42页 |
·施工工艺与效果 | 第42-43页 |
·路基与填料的动力试验 | 第43-49页 |
·现场路基动力试验 | 第43-47页 |
·室内循环荷载试验 | 第47-49页 |
第3章 红层软岩崩解进程的分形研究 | 第49-64页 |
·分形理论简介 | 第49-55页 |
·分形的定义 | 第49-53页 |
·分数维的估值 | 第53-54页 |
·分形的物理意义 | 第54-55页 |
·红层软岩崩解物进程的分形描述研究 | 第55-58页 |
·粒度分布分形模型 | 第55-56页 |
·崩解过程的粒度变化特征和分数维计算 | 第56-58页 |
·红层软岩崩解的分形机理分析及其数学模拟 | 第58-63页 |
·分形机理分析 | 第58页 |
·崩解过程的数学模拟 | 第58-63页 |
·崩解物粒度分数维指标的工程应用 | 第63-64页 |
第4章 红层软岩崩解性差异的分形特征研究 | 第64-76页 |
·红层形成的地质环境特征和粒度特征 | 第64-65页 |
·红层形成的地质环境特征 | 第64-65页 |
·红层软岩的粒度特征 | 第65页 |
·沉积岩粒度分布分形模型及其改进 | 第65-71页 |
·沉积岩土的搬运与沉积规律 | 第66-67页 |
·沉积岩土分形颗粒分布模型改进 | 第67-71页 |
·红层软岩粒度分形特征与崩解性的相关分析 | 第71-75页 |
·不同崩解性红层岩石的粒度分形特征 | 第71-73页 |
·红层软岩粒度分形特征与其崩解性的相关性 | 第73-75页 |
·红层岩石工程分类方法合理性分析 | 第75-76页 |
第5章 红层软岩崩解机理及其路用控制方法研究 | 第76-99页 |
·红层软岩崩解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76-79页 |
·灰色关联分析法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 第76-78页 |
·影响红层软岩崩解因素关联度计算 | 第78-79页 |
·红层软岩崩解机理分析 | 第79-88页 |
·粘土矿物的膨胀机理 | 第80-81页 |
·表面吸附的楔裂机理 | 第81-83页 |
·矿物胶结的弱化机理 | 第83-85页 |
·红层软岩崩解影响因素分析 | 第85-88页 |
·崩解性工程控制方法 | 第88-94页 |
·公路工程常用岩土改性方法 | 第88-89页 |
·红层软岩崩解性路用控制方法 | 第89-94页 |
·崩解性路用控制方法工程验证 | 第94-99页 |
·未经处治的工程实例 | 第94-95页 |
·碾压密实路基结构试验 | 第95-97页 |
·石灰处理路基结构试验 | 第97页 |
·粘土包边路基结构实例 | 第97-99页 |
第6章 汽车荷载作用下红层软岩路基动应力计算 | 第99-121页 |
·汽车荷载动力分析模型与方法 | 第99-107页 |
·车辆振动动力模型 | 第99-104页 |
·路面表面不平整形状模型 | 第104-106页 |
·Wilson-θ法逐步积分求解车辆振动 | 第106-107页 |
·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堤动力响应数值分析方法 | 第107-112页 |
·弹塑性动力有限元方法 | 第108-110页 |
·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堤有限元模型 | 第110-112页 |
·车辆振动及其对路面动力作用特性分析 | 第112-116页 |
·计算参数及工况 | 第112-113页 |
·车辆动力特性及其对路面的动力荷载分析 | 第113-116页 |
·红层软岩路基动应力响应特性 | 第116-121页 |
·路基路面计算参数取值 | 第116-117页 |
·有限元计算方法有效性验证 | 第117-118页 |
·路基动应力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8-119页 |
·高速公路桥头跳车中红层软岩路堤动应力响应 | 第119-121页 |
第7章 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堤塑性累积变形计算 | 第121-138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塑性累计变形特征与计算方法 | 第121-126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塑性累计变形特征 | 第121-122页 |
·塑性累积变形常用计算方法 | 第122-125页 |
·常用计算方法的不足 | 第125-126页 |
·基于岩土变异特性的塑性累积变形计算方法与原理 | 第126-132页 |
·岩土变异性的来源及其统计特征 | 第126-127页 |
·基于岩土变异性的塑性累积变形计算方法 | 第127-132页 |
·基于岩土变异性岩土塑性累积变形计算方法的原理 | 第132页 |
·循环荷载下红层软岩路堤塑性累积变形计算 | 第132-138页 |
·红层软岩路堤强度的变异性 | 第132-134页 |
·红层软岩路堤塑性累积变形计算 | 第134-138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38-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3页 |
附录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3-154页 |
附录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