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应用和进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2页
 1 稻瘟病研究进展第15-22页
   ·稻瘟病菌遗传的多样性第15-16页
   ·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第16-17页
   ·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第17-18页
   ·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第18-21页
   ·展望第21-22页
 2 农杆菌介导法及其在水稻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22-29页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机理第22-23页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第23-26页
     ·水稻基因型第23页
     ·菌株和载体第23-24页
     ·转化受体第24页
     ·酚类物质第24-25页
     ·选择标记基因第25页
     ·启动子第25页
     ·培养基和共培养第25页
     ·报告基因第25-26页
   ·农杆菌转化系统的优缺点第26页
   ·农杆菌介导法在水稻遗传改良上的应用第26-29页
     ·抗虫性改良第26-27页
     ·抗病性改良第27-28页
     ·抗除草剂第28页
     ·抗逆基因工程应用第28页
     ·品质改良应用第28页
     ·提高水稻产量的应用第28-29页
 3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29-31页
   ·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第29页
   ·RT-PCR检测第29页
   ·PCR检测第29-30页
   ·Southern杂交第30页
   ·Northern杂交第30页
   ·Western杂交第30-31页
 4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31-32页
   ·研究内容第31页
   ·目标第31-32页
第二章 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Pi9因的转化第32-5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2-39页
   ·材料第32页
   ·菌株和质粒第32-33页
   ·试剂和溶液第33-34页
     ·酶等试剂第33页
     ·质粒提取液第33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溶液第33-34页
   ·培养基第34-35页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碱裂解法)第35-36页
   ·质粒的鉴定第36页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36-37页
   ·工程农杆菌的制备第37页
   ·Pi9基因对籼稻转化的基本技术路线第37-39页
     ·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第38页
     ·工程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的共培养第38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和幼苗分化第38-39页
     ·壮苗、驯化及移栽第39页
   ·调查指标第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50页
   ·质粒pc1301-Pi9的鉴定第39-40页
   ·不同培养基对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0-41页
   ·ABA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1-42页
   ·愈伤组织在NB和L3培养基中的继代比较第42-43页
   ·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在L3中的继代分析第43-44页
   ·共培养各因素对转化的影响第44-45页
     ·乙酰丁香酮(AS)对转化的影响第44-45页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45页
     ·不同菌液浓度对愈伤组织转化的影响第45页
   ·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在S_(40)中的筛选第45-46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与植株再生第46-48页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第48页
   ·优化的转化体系第48-50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0-54页
   ·NB培养基适于籼稻的诱导第50页
   ·品种间的遗传转化差异第50页
   ·愈伤组织继代对转化的影响第50页
   ·共培养对转化的影响第50-51页
   ·抗性愈伤组织继代对转化的影响第51-52页
   ·预分化对籼稻转化的影响第52页
   ·分化对出苗率的影响第52页
   ·潮霉素B在转化中的作用第52-53页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籼稻转化体系第53-54页
第三章 转Pi9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检测及稻瘟病抗性鉴定第54-6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4-58页
   ·水稻材料第54页
   ·菌种第54页
   ·试剂及溶液第54-55页
     ·酶等试剂第54页
     ·GUS组织化学染色液第54页
     ·DNA提取液第54-55页
   ·培养基第55页
   ·水稻DNA的提取第55-56页
     ·水稻DNA大量提取第55页
     ·水稻DNA微量提取第55-56页
   ·水稻RNA提取(Trizol试剂法)第56页
   ·GUS活性测定第56页
   ·PCR检测第56-57页
     ·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0ul)第57页
     ·PCR反应程序第57页
   ·RT-PCR检测第57-58页
     ·RT-PCR反应体系(总体积25ul)第57-58页
     ·RT-PCR反应程序第58页
   ·T2代转基因苗的稻瘟病抗性鉴定第58页
     ·接种孢子的准备第58页
     ·T2代植株的抗性鉴定第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66页
   ·T1代植株的生化和分子检测第58-60页
     ·报告基因表达检测第58-59页
     ·T1代植株的PCR检测第59-60页
     ·T1代植株的RT-PCR检测第60页
   ·T2代植株遗传性鉴定第60-63页
     ·GUS活性检测第60-62页
     ·T2代植株的PCR检测第62-63页
     ·T2代植株的RT-PCR检测第63页
   ·T2代植株的稻瘟病抗性鉴定第63-66页
     ·致病稻瘟病菌小种的筛选第63-65页
     ·T2代植株的稻瘟病抗性鉴定第65-66页
 3 结论和讨论第66-67页
第四章 Pi2/9位点的进化分析第67-7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7-68页
   ·材料第67页
   ·基因测序及序列比较分析第67-68页
   ·序列进化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绘制第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72页
   ·Pi2/9位点的序列分析第68-70页
   ·大多数Pi2/9位点NBS-LRR基因在N端都有一个二相内含子第70-71页
   ·Pi2/9位点NBS-LRR基因属于同一进化树第71-72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2-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第74-76页
 1 结论第74-75页
 2 创新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8页
附录A:45A15的NBS序列第88-90页
附录B:30A22的NBS序列第90-95页
附录C:34K08的NBS序列第95-98页
附录D:CC的NBS序列第98-103页
附录E:本文略缩词表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作者简介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身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的特殊性研究
下一篇:关于SD7型推土机转向制动阀阀体的数控加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