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违约率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34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 ·信用风险管理 | 第13-16页 |
|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违约率 | 第16页 |
| ·对我国上市公司违约率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 ·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 ·违约率测度模型和模型变量选择 | 第17-26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拓展研究 | 第26-27页 |
| ·信用风险评级转移矩阵研究 | 第27-28页 |
| ·问题提出 | 第28-31页 |
| ·违约率测度模型的选择 | 第28-29页 |
| ·影响违约率的变量选择 | 第29页 |
| ·因子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拓展 | 第29-30页 |
| ·信用风险评级转移矩阵 | 第30-31页 |
|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内容 | 第31-32页 |
| ·主要创新 | 第32-34页 |
| 第2章 财务比率截面数据分布特征研究 | 第34-47页 |
| ·财务比率截面数据分布特征和违约率模型选择 | 第34-38页 |
| ·相关上市公司和研究时期选择 | 第34页 |
| ·财务比率选取原则 | 第34-35页 |
| ·财务比率选择 | 第35-36页 |
| ·相关财务比率定义 | 第36-38页 |
| ·分布拟合函数选择以及分布拟合优劣程度标准 | 第38-39页 |
| ·分布拟合函数选择 | 第38页 |
| ·分布拟合优劣程度标准 | 第38-39页 |
| ·原始财务比率截面数据的分布特性 | 第39-42页 |
| ·最佳拟合分布及其时间变化 | 第42-44页 |
| ·财务比率截面数据转换与拟合正态分布 | 第44-46页 |
| ·本章结论 | 第46-47页 |
| 第3章 基于违约距离的上市公司违约率研究 | 第47-58页 |
| ·默顿模型 | 第47-49页 |
| ·基于违约距离的违约率估计 | 第49-56页 |
| ·方法和数据 | 第49-52页 |
| ·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 第52-56页 |
| ·本章结论 | 第56-58页 |
| 第4章 基于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的违约率研究 | 第58-77页 |
| ·技术效率估计模型 | 第58-65页 |
| ·DEA模型与技术效率估计 | 第58-63页 |
|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估计 | 第63-65页 |
| ·技术效率估计 | 第65-67页 |
| ·技术效率估计模型及变量选择 | 第65-67页 |
| ·不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 第67页 |
| ·基于技术效率违约率研究 | 第67-72页 |
| ·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分析 | 第67-69页 |
| ·Logistic违约率测度模型及相关假设检验 | 第69-71页 |
| ·考虑技术效率的违约测度模型预测准确性 | 第71-72页 |
| ·基于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的违约率研究 | 第72-76页 |
| ·Logistic违约测度模型及相关假设检验 | 第72-74页 |
| ·考虑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的违约测度模型预测准确性 | 第74-76页 |
| ·本章结论 | 第76-77页 |
| 第5章 权益收益中的违约风险研究 | 第77-88页 |
| ·基于Merton模型的违约率估计 | 第77页 |
|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 | 第77-78页 |
| ·违约风险和权益收益变动性 | 第78-86页 |
| ·公司规模、帐面值与市值比以及违约风险 | 第78-82页 |
| ·违约影响 | 第82-85页 |
| ·违约率的显著性检验 | 第85-86页 |
| ·本章结论 | 第86-88页 |
| 第6章 上市公司信用评级转移矩阵和信用投资组合 | 第88-127页 |
| ·信用风险评级转移矩阵 | 第88-92页 |
| ·Altman-Kao信用评级转移矩阵 | 第88-90页 |
| ·标准普尔和穆迪信用等级迁移矩阵 | 第90-92页 |
| ·信用评级 | 第92-100页 |
| ·信用评级与二维评级 | 第92-93页 |
| ·二维评级框架 | 第93-95页 |
| ·影响债务人基础评级因子分析 | 第95-97页 |
| ·交易授信基础评级因子分析 | 第97-98页 |
| ·评级验证 | 第98-100页 |
| ·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级转移矩阵实证分析 | 第100-105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违约率的估计 | 第100页 |
| ·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体系的等级模拟 | 第100-102页 |
| ·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迁移实证分析 | 第102-105页 |
| ·国债收益率和信用价差协整关系研究 | 第105-115页 |
| ·国债收益率和信用价差 | 第105-107页 |
| ·模型和数据 | 第107-109页 |
| ·初步统计分析 | 第109页 |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109-115页 |
| ·信用投资组合 | 第115-125页 |
| ·信用投资组合评价结构—资产价值模型 | 第115-122页 |
| ·蒙特卡罗模拟法应用 | 第122-125页 |
| ·本章结论 | 第125-127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27-130页 |
| ·主要结论 | 第127-128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37页 |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137-138页 |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