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3页 |
第一节 姚际恒与《诗经通论》简介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方玉润与《诗经原始》简介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姚、方《诗经》研究比较 | 第13-32页 |
第一节 《诗经通论》、《诗经原始》对诗旨分析的比较 | 第13-23页 |
一《诗经通论》和《诗经原始》对《毛诗序》态度的比较 | 第14-17页 |
二《诗经通论》和《诗经原始》对《诗集传》态度的比较 | 第17-19页 |
三 《诗经原始》和《诗经通论》对"淫诗说"的态度 | 第19-21页 |
四 《诗经原始》在诗旨上对《诗经通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节 《诗经通论》和《诗经原始》的文学性解《诗》 | 第23-30页 |
一 对朱熹《诗集传》"回归原典,以诗说《诗》"方法的继承发展 | 第23-26页 |
二 姚、方二人对《诗经》各篇艺术分析的对比 | 第26-30页 |
(一) 姚际恒《诗经通论》对《诗经》的艺术分析 | 第26-28页 |
(二) 方玉润《诗经原始》对《诗经》的艺术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节 《诗经通论》、《诗经原始》二书对比情况概述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姚、方《诗经》研究不同特点的原因探析 | 第32-36页 |
第一节 宋代开始的疑经辨伪思潮对姚、方解《诗》的影响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诗经原始》克服《诗经通论》"义少辩多"的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八股制艺对方玉润《诗经原始》文学性说《诗》的促进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