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序言 | 第6-8页 |
一、组诗的演进及唐代组诗的现状 | 第8-18页 |
二、唐代组诗的成因与唐代社会 | 第18-37页 |
(一) 礼乐文化的传承 | 第18-20页 |
(二) 乐府民歌的影响 | 第20-26页 |
(三) 文人间的唱和 | 第26-29页 |
(四) 朝廷宴饮的兴会 | 第29-32页 |
(五) 仿作与拟古 | 第32-33页 |
(六) 辑诗 | 第33-37页 |
三、唐代组诗的几种特殊形态 | 第37-45页 |
(一) 联章组诗 | 第37-40页 |
(二) 联句组诗 | 第40-42页 |
(三) 同题共作 | 第42-45页 |
四、唐代组诗的文体特征和美学功能 | 第45-59页 |
(一) 同一主题的多元展示 | 第45-50页 |
(二) 炫博斗奇的士林风尚 | 第50-54页 |
(三) 一唱三叹的审美体验 | 第54-59页 |
五、唐代组诗对其他文体的影响 | 第59-64页 |
(一) 组诗的创作方式对词的影响 | 第59-60页 |
(二) 组诗对曲体的结构影响 | 第60-61页 |
(三) 组诗对小说的影响 | 第61-64页 |
六、结论 | 第64-6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