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保山市主要土地生态环境要素及效应分析 | 第15-32页 |
·保山市概况 | 第15-17页 |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第15-16页 |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6页 |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主要土地生态环境要素及效应分析 | 第17-32页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气候 | 第18-19页 |
·土壤分布 | 第19-21页 |
·土地利用类型 | 第21-24页 |
·森林植被 | 第24-26页 |
·土壤侵蚀 | 第26-30页 |
·地质灾害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第32-45页 |
·土地生态环境与脆弱性 | 第32-33页 |
·脆弱性 | 第32页 |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 | 第32-33页 |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 | 第33-36页 |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选择 | 第33-35页 |
·基于GIS的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构建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43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7-38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8-39页 |
·选取评价指标 | 第39-41页 |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1-43页 |
·构建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 第45-73页 |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5-48页 |
·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45页 |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45-48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48页 |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48-51页 |
·评价因子数据的获取 | 第48-50页 |
·评价数据的提取与赋值 | 第50-51页 |
·评价因子分级及得分值的确定 | 第51-55页 |
·评价单元综合得分图的划定 | 第55-57页 |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分区 | 第57-66页 |
·分区的原则 | 第57页 |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分区 | 第57-66页 |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区划 | 第66-70页 |
·区划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 第66页 |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类型区 | 第66-70页 |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利用与保护对策与建议 | 第70-7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3-75页 |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存在不足及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