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 第1-22页 |
1. 中文论著摘要 | 第6-13页 |
2. 英文论著摘要 | 第13-22页 |
二、英文缩略语 | 第22-23页 |
三、论文 | 第23-68页 |
论文一 白塞病与HLA I类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 第23-38页 |
1. 前言 | 第23-25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第27-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34-3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论文二 白塞病与HLA II类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 第38-48页 |
1. 前言 | 第38-39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44-4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论文三 白塞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 第48-57页 |
1. 前言 | 第48-49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54-5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论文四 白塞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 第57-68页 |
1. 前言 | 第57-58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第60-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5. 结论 | 第63-64页 |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64-6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四、附录 | 第68-84页 |
1. 综述 | 第68-81页 |
2.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第81-83页 |
3. 致谢 | 第83-84页 |
4. 个人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