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4页 |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探讨 | 第18-3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2页 |
·事业单位 | 第18页 |
·社会保障 | 第18-19页 |
·社会保险 | 第19-21页 |
·养老保险 | 第21-22页 |
·养老保险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理论 | 第22-24页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原理与国家保险理论 | 第24-26页 |
·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政治理论的最新发展 | 第26-28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8-32页 |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29-32页 |
第3章 中外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 第32-47页 |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 第32-35页 |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32-33页 |
·我国各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情况 | 第33-35页 |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评析 | 第35-42页 |
·国外养老保险的法律保障 | 第36-37页 |
·国外养老保险的制度类型 | 第37-38页 |
·国外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 第38-40页 |
·国外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 | 第40-41页 |
·国外公务员养老金的计发 | 第41页 |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 | 第41-42页 |
·中外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劣势比较 | 第42-43页 |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启示 | 第43-47页 |
·在法律保障方面 | 第43-44页 |
·在制度模式方面 | 第44页 |
·在筹资模式方面 | 第44-45页 |
·在管理模式方面 | 第45-46页 |
·在养老金支付方面 | 第46-47页 |
第4章 宁波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案例分析 | 第47-55页 |
·宁波市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状 | 第47-49页 |
·宁波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 第49-55页 |
·养老保险的法律依据不足 | 第50页 |
·缴费义务和待遇享受脱节 | 第50-51页 |
·政策执行力不够 | 第51-52页 |
·与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差别大 | 第52-53页 |
·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缺乏 | 第53页 |
·基金隐性债务负担沉重 | 第53-55页 |
第5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 第55-63页 |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 | 第55-59页 |
·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建立的特点 | 第56-57页 |
·完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构想 | 第57-59页 |
·完善缴费与退休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 | 第59页 |
·切实依法执法,注重保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 第59-60页 |
·实现新旧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 | 第60-62页 |
·“老人”的计发标准 | 第60页 |
·“中人”的计发标准 | 第60-61页 |
·“新人”的计发标准 | 第61-62页 |
·建立必要的调适机制 | 第62-63页 |
·效益最大化机制 | 第62页 |
·退休人员部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协调机制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