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之检讨与重构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2页 |
| 2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法理基础 | 第12-17页 |
| ·刑事被害人的内涵与外延 | 第12-15页 |
| ·刑事被害人的界定 | 第12-13页 |
| ·刑事被害人的特征 | 第13-14页 |
| ·刑事被害人的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 第15-17页 |
| ·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 第15页 |
| ·有助于防止在刑事被害人心中形成被害标签 | 第15-16页 |
| ·防止刑事被害人向犯罪人转换的角色异变 | 第16-17页 |
| 3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历史考察 | 第17-19页 |
| 4 国外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之比较研究 | 第19-28页 |
| ·国外刑事被害人制度及其价值取向 | 第19-20页 |
| ·国外关于刑事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规定 | 第20-21页 |
| ·刑事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地位 | 第20页 |
| ·刑事被害人具有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地位 | 第20-21页 |
| ·刑事被害人具有证人的地位 | 第21页 |
| ·国外关于刑事被害人权利的规定 | 第21-28页 |
| ·控告或控诉犯罪的权利 | 第21-22页 |
| ·委托代理人的权利 | 第22-23页 |
| ·申请回避的权利 | 第23页 |
| ·参与诉讼的权利 | 第23-24页 |
| ·获知诉讼权利及诉讼进程和结局的权利 | 第24-25页 |
| ·隐私受保护的权利 | 第25页 |
| ·获得赔偿的权利 | 第25-26页 |
| ·取得国家补偿的权利 | 第26-28页 |
| 5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第28-34页 |
|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现状 | 第28-29页 |
| ·公诉案件中刑事被害人享有的权利 | 第28页 |
| ·自诉案件中刑事被害人享有的权利 | 第28-29页 |
| ·我国诉讼制度中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 ·关于刑事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问题 | 第29-30页 |
| ·关于刑事被害人请求国家赔偿权的问题 | 第30页 |
| ·关于刑事被害人的上诉权的问题 | 第30-32页 |
| ·关于起诉书送达的问题 | 第32页 |
| ·关于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法律援助的问题 | 第32页 |
| ·关于刑事被害人的社会保护问题 | 第32-33页 |
|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被忽视的原因 | 第33-34页 |
| ·国家优位观念的影响 | 第33页 |
| ·传统诉讼结构的影响 | 第33页 |
| ·赔偿观念的影响 | 第33-34页 |
| 6 全面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 | 第34-51页 |
| ·合理构建三种关系 | 第34-36页 |
| ·刑事被害人与警察之间的权利冲突与协调 | 第34-35页 |
| ·刑事被害人与检察官之间的权利冲突与协调 | 第35-36页 |
| ·刑事被害人与法官之间的权利冲突与协调 | 第36页 |
| ·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制度架构 | 第36-51页 |
| ·扩大和保护刑事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 | 第37-40页 |
| ·完善刑事被害人的直接起诉权 | 第40页 |
| ·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制度 | 第40-41页 |
| ·明确刑事被害人诉讼代理人的责任 | 第41-44页 |
| ·应当建立辩护律师代为询问制度 | 第44页 |
|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44-47页 |
| ·建立刑事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 | 第47-48页 |
| ·建立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8-51页 |
| 7 结语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6-57页 |
| 本人申明 | 第57-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