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引言 | 第5-6页 |
上篇——中国艺术“意象”说溯源 | 第6-29页 |
一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意象”的论述 | 第6-17页 |
·“意”与“象”的分离阶段——“意象”范畴的萌芽期 | 第6-9页 |
·“意象”与文学的亲密阶段——“意象”范畴形成期 | 第9-12页 |
·“意象”进入画家的视野——绘画“意象”的生成期 | 第12-17页 |
二 “意象”在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中的体现 | 第17-29页 |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中的意象管窥 | 第17-20页 |
·中国文字与书法中的意象性因素 | 第20-22页 |
·民俗艺术——剪纸中的意象因素 | 第22-24页 |
·结论:“意象”艺术造型的实质 | 第24-29页 |
下篇——“意象”思维的深层探索 | 第29-48页 |
一 “意象”思维的诗性催化 | 第29-36页 |
·早期人类思维及活动对“意象”思维的影响 | 第30-33页 |
·从“天人合一”的思想看“意象”思维的内容界定 | 第33-36页 |
二 “意象”思维的特点 | 第36-42页 |
·“意象”思维的模糊性 | 第36-37页 |
·“意象”思维的整体性 | 第37-38页 |
·“意象”思维的体悟性和直觉性 | 第38-39页 |
·“意象”思维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 第39-42页 |
三 “意象”艺术思维的当代意义 | 第42-48页 |
·“意象”、“具象”、“抽象”之比较 | 第42-45页 |
·“意象”生命力的建构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展览情况 | 第52-53页 |
致 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