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城中村”改造研究的基本范畴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城中村”概念释义 | 第9-10页 |
·“城中村”类型及其历史演进 | 第10-11页 |
·研究空间界定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框架 | 第12-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城中村”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 | 第15-16页 |
·城市边缘带(Desakota region) | 第16-18页 |
·贫民窟(Slum) | 第18-19页 |
·都市村庄(Urban village) | 第19页 |
·其他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城市规划学者及城市管理部门 | 第20页 |
·社会学者 | 第20-21页 |
·地理学者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城中村”存在问题及其影响 | 第23-30页 |
·“城中村”存在问题 | 第23-26页 |
·从城市建设层面看:空间形态和内部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剧烈反差 | 第23-25页 |
·从人口构成层面看:人口性质和规模难以界定 | 第25-26页 |
·从社会组织层面看: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上的混淆和疏漏 | 第26页 |
·“城中村”的负面影响 | 第26-29页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 第26-27页 |
·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 | 第27页 |
·从物质形态空间发展的角度分析 | 第27-28页 |
·从政治和政策的角度分析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城中村”产生背景和形成机制分析 | 第30-49页 |
·间接原因——宏观背景 | 第30-41页 |
·快速城市化 | 第30-32页 |
·城市空间急剧膨胀 | 第32-33页 |
·社会转型 | 第33-38页 |
·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 第38-41页 |
·直接原因 | 第41-48页 |
·避让村庄 | 第41-42页 |
·管理不到位 | 第42页 |
·村镇经济发展模式 | 第42-43页 |
·市场的供需关系 | 第43-46页 |
·法律调控不力 | 第46-47页 |
·人文因素影响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城中村”改造博弈分析 | 第49-59页 |
·博弈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 第49-51页 |
·博弈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 第49-51页 |
·博弈论的城市规划应用 | 第51页 |
·“城中村”运作模式分析 | 第51-53页 |
·“城中村”经济运作模式 | 第51-52页 |
·“城中村”管理运作模式 | 第52-53页 |
·社会各层对“城中村”改造的认识 | 第53-56页 |
·政府人员的看法 | 第53-54页 |
·人大代表的看法 | 第54页 |
·专家学者的看法 | 第54页 |
·股份公司的看法 | 第54-55页 |
·村民的看法 | 第55页 |
·租户和经营者的看法 | 第55-56页 |
·“城中村”改造的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 | 第56-58页 |
·政府与业主的博弈关系 | 第57页 |
·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关系 | 第57页 |
·开发商与业主的博弈关系 | 第57-58页 |
·“城中村”改造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城中村”改造理念与原则 | 第59-72页 |
·“城中村”改造目标 | 第59-62页 |
·终极目标 | 第59页 |
·环境目标 | 第59页 |
·社会目标 | 第59-60页 |
·产业目标 | 第60页 |
·文化目标 | 第60-62页 |
·“城中村”改造理念与原则 | 第62-71页 |
·“城中村”改造理念 | 第62-69页 |
·“城中村”改造原则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城中村”改造策略研究 | 第72-79页 |
·多方协作的“城中村”改造策略 | 第72-77页 |
·寻求次满意均衡点的政府决策 | 第72-74页 |
·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 | 第74页 |
·规范化的市场运作 | 第74-75页 |
·推动社会公平的政策保证 | 第75-76页 |
·以人为本的公众参与 | 第76-77页 |
·力求多方和谐与共赢 | 第77-78页 |
·物质建设——城市与乡村的和谐 | 第77页 |
·制度建设——政府与市民的和谐 | 第77-78页 |
·社会文化建设——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 第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八章 结论和讨论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讨论 | 第81-82页 |
后记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8页 |
附录一 “城中村”村集体问卷调查表 | 第88-90页 |
附录二 “城中村”村民问卷调查表 | 第90-93页 |
附录三 “城中村”租户问卷调查表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