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弹性机织物的研制与性能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以纺织品替代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汽车内装饰材料 | 第10-11页 |
| ·其他材料 | 第11-1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2-14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的内容 | 第13-14页 |
| ·3D弹性机织物的特点及性能要求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目前3D机织物的结构与织造方法 | 第15-24页 |
| ·目前3D机织物的组织结构及特点 | 第16-19页 |
| ·正交结构 | 第16页 |
| ·角连锁结构 | 第16页 |
| ·三向交织结构 | 第16页 |
| ·正交实心结构 | 第16页 |
| ·变截面结构 | 第16-18页 |
| ·管状结构 | 第18页 |
| ·仿形缠绕结构 | 第18-19页 |
| ·多轴向结构 | 第19页 |
| ·3D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 第19-23页 |
| ·传统织机织造 | 第19-20页 |
| ·改造型织机织造 | 第20-21页 |
| ·立体织机织造 | 第21-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 | 第24-45页 |
| ·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24页 |
| ·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案 | 第24-26页 |
| ·三层3D弹性机织物结构 | 第26-35页 |
| ·经向变截面结构 | 第26-33页 |
| ·几何图形截面结构 | 第33-35页 |
| ·四层3D弹性机织物结构 | 第35-41页 |
| ·“X”型截面结构 | 第35-36页 |
| ·“O”型截面结构 | 第36-38页 |
| ·双“V”型截面结构 | 第38-39页 |
| ·“8”字型截面结构 | 第39-41页 |
| ·纱线特数、总经根数及箱号的确定 | 第41-43页 |
| ·确定经纬纱的特数 | 第41-42页 |
| ·总经根数 Z的计算 | 第42-43页 |
| ·筘号的选择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3D弹性机织物的织造技术 | 第45-57页 |
| ·开口、引纬和打纬 | 第45-46页 |
| ·开口机构 | 第45页 |
| ·引纬机构 | 第45-46页 |
| ·打纬机构 | 第46页 |
| ·卷曲与送经 | 第46-52页 |
| ·卷取机构的改进 | 第46-48页 |
| ·送经机构的改进 | 第48-52页 |
| ·3D弹性机织物的织造原理 | 第52-54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压缩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第57-79页 |
| ·压力负荷的选取与确定 | 第57-62页 |
| ·坐姿人体尺寸 | 第57-59页 |
| ·人体坐姿的体压分布 | 第59-61页 |
| ·人体卧姿的体压分布 | 第61-62页 |
| ·织物压缩性能的测试 | 第62-73页 |
| ·主要的测试仪器 | 第63页 |
| ·织物压缩性能测试方法 | 第63-73页 |
| ·织物压缩性能的测试数据分析 | 第73-78页 |
| ·织物压缩回复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73-74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6页 |
| ·方差分析 | 第76-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3D弹性机织物的受压变形分析 | 第79-93页 |
| ·织物的受压变形分析 | 第79-88页 |
| ·平板压缩变形 | 第79-87页 |
| ·球形压缩变形 | 第87-88页 |
| ·中间层的受力分析与力学模型 | 第88-92页 |
| ·中间层的理想受力模型 | 第88-90页 |
| ·非理想压杆模型的弯曲挠度 | 第90-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 ·结论 | 第93-9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94页 |
| ·应用前景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9-100页 |
| 附录 | 第100-107页 |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