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前言 | 第11页 |
·玉米CMS的分类 | 第11-13页 |
·根据恢复专效性分类 | 第11-12页 |
·根据核质基因互作的方式和引起花粉败育的途径分类 | 第12-13页 |
·CMS败育分子机理 | 第13-16页 |
·叶绿体与CMS的关系 | 第13-14页 |
·线粒体与CMS的关系 | 第14-15页 |
·玉米CMS相关基因及表达研究 | 第15-16页 |
·玉米CMS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玉米CMS-T的育性恢复基因 | 第17-18页 |
·玉米CMS-S的育性恢复基因 | 第18页 |
·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基因 | 第18-19页 |
·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恢复基因影响转录本 | 第19页 |
·影响CMS相关基因转录本的加工、编辑和翻译 | 第19-20页 |
·DNA分子标记技术 | 第20-22页 |
·RAPD标记技术 | 第20-21页 |
·SSR标记技术 | 第21-22页 |
·半定量RT-PCR | 第22-23页 |
·玉米CMS-C恢复机制的多样性 | 第23页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31页 |
·材料种植 | 第24页 |
·育性鉴定 | 第24-25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SSR分析 | 第25-27页 |
·CMS-C相关嵌合基因差异显示分析 | 第27-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45页 |
·供试材料的育性表现 | 第31-32页 |
·RAPD和SSR分析 | 第32-35页 |
·基因组DNA检测 | 第32-33页 |
·RAPD扩增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SSR扩增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CMS-C相关基因差异分析 | 第35-45页 |
·小孢子发育时期镜检 | 第35-36页 |
·总RNA的检测 | 第36-37页 |
·CMS-C相关嵌合基因的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37-40页 |
·atp6、atp9、cox2基因的特异DNA序列结构分析 | 第40页 |
·cox2嵌合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比对分析 | 第40-45页 |
·蛋白质跨膜结构及功能预测分析 | 第45页 |
5 讨论 | 第45-51页 |
·玉米CMS-C育性恢复的多样性表现 | 第45-46页 |
·同核异质、同质异核材料基因组DNA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46-47页 |
·玉米CMS-C相关嵌合基因在同质异核材料中表达分析 | 第47-48页 |
·cox2基因与玉米CMS-C育性差异表现的的可能关系 | 第48-49页 |
·核背景对玉米CMS-C育性恢复的影响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