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小麦穗发芽危害 | 第11-12页 |
·小麦穗发芽的后果 | 第12-14页 |
·穗发芽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穗发芽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 第14页 |
·穗发芽对饼干和蛋糕品质的影响 | 第14页 |
·小麦穗发芽与种子休眠 | 第14-15页 |
·种子休眠的分子机制 | 第15-18页 |
·种(果)皮形成的休眠 | 第16页 |
·胚休眠 | 第16-18页 |
·穗发芽抗性的分子标记 | 第18-20页 |
2 立题依据 | 第20页 |
3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材料 | 第20-21页 |
·发芽测试 | 第21页 |
·相关分子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DNA提取 | 第21-22页 |
·微卫星引物 | 第22页 |
·PCR扩增 | 第22页 |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2-24页 |
·相关软件分析 | 第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中国春二体与异源2号F_2种子休眠的遗传分析 | 第24-26页 |
·中国春双端体系列小麦的种子休眠表现 | 第26-29页 |
·F_1种子的休眠表现 | 第29-30页 |
·F_2种子的休眠表现 | 第30-32页 |
·白粒强休眠后代的选育 | 第32-33页 |
·SSR分子标记 | 第33-34页 |
5 讨论 | 第34-36页 |
·中国春端体系亲本发芽试验的讨论 | 第34页 |
·中国春双端体系与异源二号杂交F1代与F_2代发芽试验的讨论 | 第34-35页 |
·白皮抗穗发芽小麦的选育及分子标记与遗传作图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