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第1章 认识跨国并购,以及一个模型构建 | 第14-20页 |
·跨国并购的定义 | 第14-15页 |
·跨国并购的类型 | 第15-16页 |
·跨国并购的理论分析 | 第16-17页 |
·跨国并购与跨国新建:一个基于收益决策的企业进入方式选择模型 | 第17-20页 |
·模型建立 | 第18-19页 |
·进入方式选择模型 | 第19-20页 |
第2章 当前跨国并购所具有的明显特征与趋势 | 第20-27页 |
·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购规模巨大 | 第20-22页 |
·跨国并购的产业重点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 第22页 |
·战略驱动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因,重视企业长期发展 | 第22-23页 |
·跨国并购的主体逐渐多元化 | 第23页 |
·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占压倒优势地位 | 第23-25页 |
·并购涉及行业广且相对集中,并购以横向为主 | 第25页 |
·亚洲以及中国将对未来全球跨国并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 第25-27页 |
第3章 跨国并购对投资国企业经济的积极影响 | 第27-31页 |
·跨国并购扩大了企业规模经济的边界,更广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第27-28页 |
·跨国并购可能推动投资国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和整个国家技术层次的提升 | 第28-29页 |
·跨国并购的对企业市场开拓起着很好作用 | 第29-30页 |
·跨国并购对投资国政府改革起到正面促进影响 | 第30-31页 |
第4章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43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 第31-34页 |
·跨国并购的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 | 第31-32页 |
·并购的目标主要围绕资源和品牌 | 第32页 |
·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是跨国并购的主体 | 第32-33页 |
·跨国并购的区位结构较广,投资分布分散 | 第33页 |
·外部环境刺激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促使了企业跨国并购行为 | 第33-34页 |
·妨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障碍 | 第34-37页 |
·微观层面的问题与障碍 | 第34-36页 |
·宏观层面的问题与障碍 | 第36-37页 |
·中国企业借助跨国并购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可行性 | 第37-40页 |
·中国企业面对的国际并购环境宽松 | 第38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利好 | 第38-39页 |
·中国企业借助跨国并购“走出去”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 第39-40页 |
·跨国并购与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 第40-43页 |
·借助跨国并购,实现企业制度转换 | 第40页 |
·借助跨国并购,绕过贸易壁垒或减少贸易摩擦 | 第40-41页 |
·借助跨国并购获取国外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 | 第41页 |
·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 | 第41-43页 |
第5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及其政府政策 | 第43-52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总体思路 | 第43-45页 |
·跨国并购主体企业的选择在强化大型企业并购的同时,加强民营企业的力量 | 第43页 |
·跨国并购的主导产业应倾向优势产业,很有潜力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企业 | 第43-44页 |
·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应注重企业经营成本和便利,发挥比较利益 | 第44-45页 |
·政府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准确定位是干预和政策支持 | 第45-46页 |
·发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策思考 | 第46-48页 |
·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 第46-47页 |
·大力在具体政策上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 第47页 |
·完善和建立跨国并购相关法律体系 | 第47-48页 |
·完善现行的对外投资审批制度 | 第48页 |
·发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建议 | 第48-52页 |
·中国国内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的转变 | 第48-49页 |
·实行战略联盟是目前条件下民族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重要策略 | 第49页 |
·降低投资风险,实施多元化并购战略 | 第49-50页 |
·注重人才培养,确保跨国并购的智力需求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