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引言 | 第5页 |
一、中庸与中道的基本内容 | 第5-14页 |
(一) 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 | 第5-11页 |
(二) 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的内涵 | 第11-14页 |
二、中庸与中道比较分析 | 第14-32页 |
(一) 中庸与中道的相同点 | 第14-22页 |
1.孕育环境的一致 | 第14-16页 |
2.主体指向的一致 | 第16-18页 |
3.中庸德性的一致 | 第18-20页 |
4.政治中道的一致 | 第20-22页 |
(二) 中庸与中道的不同点 | 第22-32页 |
1.德性总汇的不同:和与公正 | 第22-24页 |
2.“天性——德性——中庸”与“理性——德性——中庸”的实现之路 | 第24-26页 |
3.“次中”与“极端” | 第26-28页 |
4.意志自由论与道德义务论 | 第28-29页 |
5.中庸作为政治原则,构建出不同政治管理体制模式 | 第29-31页 |
6.“中”之政治的不同归宿 | 第31-32页 |
三、评价与现实启示 | 第32-38页 |
(一) 中庸之评价 | 第32-35页 |
(二) 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35-38页 |
结束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43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