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7页 |
1.1 生物电化学的发展及电化学分析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 第7-9页 |
1.1.1 生物电化学的发展 | 第7-8页 |
1.1.2 电化学分析技术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 | 第8-9页 |
1.2 化学修饰电极及化学修饰碳糊修饰电极发展和应用 | 第9-12页 |
1.3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2-15页 |
1.3.1 微量元素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2-14页 |
1.3.2 微量元素铜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含硒氨基酸在 AgN0_3/CPE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 第17-27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7-18页 |
2.2.1 仪器和试剂 | 第17-18页 |
2.2.2 AgN0_3化学修饰碳糊电极(AgNO_3/CPE)的制备 | 第18页 |
2.2.3 电化学研究方法 | 第1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7页 |
2.3.1 SeC和 SeMet在不同电极上的伏安特性 | 第18-19页 |
2.3.2 底液的影响及选择 | 第19页 |
2.3.3 SeC和 SeMet在 AgN0_3/CPE电极上的伏安行为 | 第19-20页 |
2.3.4 酸度对 SeC伏安信号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5 扫描速度对 SeC伏安信号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6 SeC在 AgNO_3/CPE电极上反应的电子转移数(n) | 第22-23页 |
2.3.7 电极稳定性 | 第23页 |
2.3.8 电极反应的机理 | 第23-27页 |
第三章 EDTA修饰碳糊电极电位法测 Cu~_2+ | 第27-34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2.1 仪器和试剂 | 第27-28页 |
3.2.2 EDTA/CPE电极的制备及预处理 | 第28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3.3.1 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28页 |
3.3.2 碳糊电极更新条件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3 电极的响应时间 | 第29页 |
3.3.4 铜溶液中干扰离子选择性系数的测定 | 第29-30页 |
3.3.5 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30-31页 |
3.4 模拟样品及维他奶(豆奶型)中Cu~2+的测定 | 第31-34页 |
3.4.1 模拟样品制作 | 第31页 |
3.4.2 维他奶样品的制作 | 第31-32页 |
3.4.3 Cu~2+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 | 第32页 |
3.4.4 精密度 | 第32-33页 |
3.4.5 模拟样品和维他奶中 Cu~2+浓度的测定 | 第33-34页 |
结束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攻读硕士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