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丰与清末川边新政
| 前言 | 第1-7页 |
| 一 清末川边新政的背景 | 第7-11页 |
| (一) 外患内忧进逼,川边改革势在必行 | 第7-9页 |
| (二) 赵尔丰出任川滇边务大臣 | 第9-11页 |
| 二 新政的内容 | 第11-30页 |
| (一) 政治方面 | 第11-15页 |
| 1 改土归流,建置府县 | 第11-13页 |
| 2 废除农奴制残余,取缔杂税徭役 | 第13-14页 |
| 3 限制喇嘛人数,取消宗教特权 | 第14-15页 |
| (二) 经济方面 | 第15-26页 |
| 1 整顿赋税 | 第15-16页 |
| 2 禁放高利贷 | 第16-17页 |
| 3 鼓励垦种 | 第17-19页 |
| 4 引进先进农具和技术,兴修水利 | 第19-20页 |
| 5 开发利源,兴办工矿业 | 第20-22页 |
| 6 修筑道路,办理邮政 | 第22-23页 |
| 7 统一度量衡,改革货币,振兴商贸 | 第23-25页 |
| 8 改革乌拉制度 | 第25-26页 |
| (三) 文教卫生,社会习俗方面 | 第26-30页 |
| 1 兴办学堂,推广文化 | 第26-28页 |
| 2 设立官药局,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 第28-29页 |
| 3 社会习俗方面:改革旧俗,推广文明风尚 | 第29-30页 |
| 三 新政的意义和影响 | 第30-35页 |
| (一) 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巩固西南边防 | 第31-32页 |
| (二) 有利于川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32-33页 |
| (三) 有利于改善汉藏关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第33-34页 |
| (四) 新政的不足和局限性 | 第34-35页 |
| 结束语 | 第35-37页 |
| 注释 | 第37-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著作及资料 | 第41-42页 |
| 论文类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