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8页
插图索引第8-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文献综述第14-15页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6-17页
第2章 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分析第17-28页
   ·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第17-22页
     ·资本和资本市场的一般理论第17-19页
     ·公司和公司治理第19-21页
     ·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互动第21-22页
   ·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第22-28页
     ·外部股东投票机制第23页
     ·上市退市机制第23-24页
     ·接管市场机制第24-25页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第25-26页
     ·债务约束监督机制第26-28页
第3章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对资本市场的依托第28-38页
   ·英美模式—高度依赖股权市场的股东导向模式第28-32页
     ·美国公司治理的特点第29-30页
     ·美国公司治理对股权市场的高度依赖第30-32页
   ·德日模式—相对依赖债权市场的银行导向模式第32-35页
     ·德国公司治理的特点第32-33页
     ·日本公司治理的特点第33-34页
     ·德日模式公司治理对债权市场的相对依赖第34-35页
   ·英美、德日模式的融合及其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借鉴意义第35-38页
     ·英美、德日模式的融合趋势第35-36页
     ·两种模式的融合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借鉴意义第36-38页
第4章 我国的公司治理及其存在问题第38-49页
   ·我国公司治理的演变第38-41页
     ·传统国企治理模式—典型的企业治理第38-39页
     ·转轨时期国企治理模式—过渡的企业治理第39-40页
     ·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第40-41页
   ·我国公司治理的结构特点第41-43页
     ·国有股“一股独大”及非流通股比重过大第41页
     ·特殊的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第41-42页
     ·双重“金字塔”型的公司治理结构第42-43页
   ·我国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残缺问题第43-49页
     ·外部股东投票权利边缘化第43-44页
     ·上市过度包装及退市迟钝不灵第44-46页
     ·接管市场不规范第46页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束缚重重第46-47页
     ·银行不能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监督作用第47-49页
第5章 完善资本市场在我国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对策第49-61页
   ·创建确保广大外部中小股东权利的投票制度第49-50页
     ·建立健全类别股东投票制度第49页
     ·启动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第49-50页
     ·集合外部中小股东投票权第50页
   ·规范证券市场的上市退市制度第50-53页
     ·彻底清除过度包装上市第51-52页
     ·逐渐加大相关公司的退市力度第52-53页
   ·鼓励上市公司的市场接管活动第53-55页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53-54页
     ·提高首次公告持股比例值第54页
     ·加快国有股的退出和流通第54-55页
     ·培育经理人市场第55页
   ·完善对经理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第55-57页
     ·实行公司经理、董事长分离制第56-57页
     ·拓宽期权股票的来源渠道第57页
     ·加快期权股票的流动性第57页
   ·加大银行依靠债权对上市公司的约束监督力度第57-61页
     ·充分认识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现实意义第58-59页
     ·建立健全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现实途径第59-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镇体系与公路交通适应性研究
下一篇:“奥斯陆港湾”项目的授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