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57页 |
1.1 锂离子电池(LIB)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2 LIB负极活性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55页 |
1.2.1 炭材料 | 第12-48页 |
1.2.2 含碳化合物 | 第48-50页 |
1.2.3 非炭材料 | 第50-55页 |
1.3 论文研究背景 | 第55-56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56-57页 |
第2章 实验用仪器、设备、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57-65页 |
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7-58页 |
2.2 锂盐和有机溶剂 | 第58页 |
2.3 粘结剂、导电剂、隔膜和锂箔 | 第58-59页 |
2.4 试样的制备 | 第59页 |
2.4.1 原试样制粉 | 第59页 |
2.4.2 试样的热处理 | 第59页 |
2.4.3 炭膜的制备 | 第59页 |
2.5 电解液的配制 | 第59-60页 |
2.6 试样密度、灰分含量的测定及粒度分析 | 第60-62页 |
2.6.1 试样密度的测定 | 第60页 |
2.6.2 试样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2.6.3 试样粒度的分析 | 第61-62页 |
2.7 试样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62-64页 |
2.7.1 恒电流充、放电实验 | 第62-63页 |
2.7.2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实验 | 第63-64页 |
2.8 试样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图谱分析 | 第64页 |
2.9 试样表面SEI膜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64-65页 |
第3章 热处理工艺制度对试样微观结构及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65-77页 |
3.1 HTT_(max)对试样微观结构及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65-72页 |
3.1.1 HTT_(max)对试样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5-68页 |
3.1.2 HTT_(max)对试样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68-72页 |
3.2 热处理过程前段采取真空热处理方法的必要性 | 第72-75页 |
3.2.1 真空热处理对试样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72-73页 |
3.2.2 真空热处理对试样密度的影响 | 第73页 |
3.2.3 真空热处理对试样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73-75页 |
3.3 小结 | 第75-77页 |
第4章 XT-28试样与电解液的相容性 | 第77-88页 |
4.1 XT-28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 | 第77-80页 |
4.2 XT-28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中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80-83页 |
4.3 XT-28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中所形成SEI膜的FTIR光谱分析 | 第83-87页 |
4.4 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其他因素对XT-28试样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88-99页 |
5.1 各种因素对试样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5.1.1 试样粒度对其本身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88页 |
5.1.2 导电剂用量对试样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5.1.3 粘结剂用量对试样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89页 |
5.1.4 充、放电电流密度对试样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89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9-98页 |
5.2.1 正交表及其因素水平的选取 | 第89页 |
5.2.2 实验结果 | 第89-93页 |
5.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3-98页 |
5.3 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XT-28试样循环性能的估测 | 第99-107页 |
6.1 循环伏安法估测试样循环性能的原理 | 第99-101页 |
6.2 实验结果 | 第101-104页 |
6.3 分析与讨论 | 第104-106页 |
6.4 小结 | 第106-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