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运行论文--燃烧与调整论文

220t/h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分析及优化运行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第8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8-9页
   ·设备简介第9-13页
第二章 锅炉燃烧调整的正交试验方法第13-17页
   ·传统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热态试验调整方法第13-14页
   ·燃烧调整试验正交试验方法第14-17页
     ·正交试验法第14页
     ·正交表及正交试验步骤第14-15页
     ·决定燃烧调整试验因素第15页
     ·定出各燃烧调整试验因素的水平第15-16页
     ·选择合适的正交表并制定试验工况表第16-17页
第三章 燃烧调整正交试验数据分析及优化结果第17-43页
   ·高负荷燃烧调整试验的结果分析第17-29页
     ·高负荷修正后热效率的影响分析第17-19页
     ·高负荷修正后排烟温度的影响分析第19-20页
     ·高负荷修正后排烟损失的影响分析第20-21页
     ·高负荷灰渣可燃物含量的影响分析第21-23页
     ·高负荷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影响分析第23-24页
     ·高负荷平均火焰温度的影响分析第24-27页
     ·高负荷高温省煤器进口烟温的影响分析第27-29页
   ·低负荷燃烧调整试验的结果分析第29-41页
     ·低负荷修正后热效率的影响分析第29-30页
     ·低负荷修正后排烟温度的影响分析第30-31页
     ·低负荷修正后排烟损失的影响分析第31-33页
     ·低负荷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影响分析第33-34页
     ·低负荷炉渣可燃物含量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低负荷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影响分析第35-36页
     ·低负荷8M冷灰斗看火孔平均火焰温度的影响分析第36-37页
     ·低负荷10M平台炉墙中央看火孔平均火焰温度的影响分析第37-38页
     ·低负荷14M平台炉墙中央看火孔平均火焰温度的影响分析第38-39页
     ·低负荷高温省煤器进口烟温的影响分析第39-40页
     ·低负荷高温省煤器进口烟温偏差的影响分析第40-41页
   ·高、低负荷燃烧调整试验的结论第41-42页
   ·高、低负荷推荐运行方式第42-43页
     ·高负荷(220t/h左右)推荐运行方式第42页
     ·低负荷(175t/h左右)推荐运行方式第42-43页
第四章 制粉系统的运行调整试验及性能分析第43-55页
   ·试验对象第43-45页
     ·制粉系统第43-44页
     ·钢球磨煤机特性第44-45页
       ·运行特性第44页
       ·磨煤机出力影响因素第44-45页
   ·试验方案的确定第45页
     ·制粉系统存在问题第45页
     ·制粉系统运行调整试验方案的确定第45页
   ·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的确定第45-47页
     ·甲侧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对各相关参数的影响及档板开度的确定第46-47页
     ·乙侧侧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的确定第47页
   ·档板开度确定后通风量与制粉系统各性能参数的关系第47-51页
   ·煤粉细度对锅炉燃烧的影响第51-52页
   ·结论与建议第52-55页
     ·结论第52-54页
     ·推荐运行工况卡片第54-55页
第五章 燃烧劣质煤的试验研究第55-68页
   ·燃用劣质煤的技术经济分析第55-56页
   ·煤质对锅炉燃烧的影响第56-61页
     ·低位发热量对炉膛温度的影响第56-59页
     ·低位发热量对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影响第59-60页
     ·低位发热量对排烟热损失的影响第60-61页
     ·低位发热量对锅炉效率的影响第61页
   ·本试验中燃烧劣质煤的特点第61-64页
     ·燃用劣质煤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炉膛火焰温度水平与制粉出力第61-63页
     ·外界扰动对燃用劣质煤的影响第63-64页
   ·燃用劣质煤时运行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第64-67页
     ·加强氧量校验与标定工作第64-65页
     ·不要过分压低火焰中心第65页
     ·合理调整一次风压第65-66页
     ·合理调整二次风门开度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第六章 总结第68-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录用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流化床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新媒体与视觉文化时代视觉设计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