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曼暖典村傣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9页
图表目录第9-11页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第11-13页
 二、相关研究回顾第13-16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曼暖典村傣族织锦概况第18-24页
 第一节 曼暖典村傣族织锦的历史沿革第18-20页
 第二节 曼暖典村傣族织锦特点第20-24页
第二章 曼暖典村傣族织锦技艺及传承方式第24-38页
 第一节 织锦技艺的基本内容第24-31页
  一、织锦工具及原料第24页
  二、工艺流程第24-31页
 第二节 织锦技艺的传承方式及代表性传承人第31-35页
  一、织锦技艺的传承方式第31-34页
  二、代表性传承人第34-35页
 第三节 织锦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困境第35-38页
第三章 曼暖典村傣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第38-54页
 第一节 曼暖典村傣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的理论分析第39-42页
  一、生产性保护的对象分析第39-41页
  二、生产性保护的优势分析第41-42页
  三、生产性保护的可行性分析第42页
 第二节 曼暖典村傣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道路探讨第42-47页
  一、提升文化品味第42-43页
  二、确定市场定位第43-44页
  三、转变经营方式第44-45页
  四、整理技术技艺第45-46页
  五、扩展传播媒介第46-47页
 第三节 “官产民艺”四者结合的运作模式第47-54页
  一、政府支持和引导傣族织锦的宏观发展第47-48页
  二、成立公司,村民参与第48-50页
  三、成立民间组织第50-51页
  四、传承人的坚守第51-54页
第四章 生产性保护对傣族织锦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影响第54-59页
 第一节 非遗保护工作由外在向内在推进第54-55页
 第二节 传承保护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第55-56页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重获新生第56-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后记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规制正当程序研究--以合作治理模式为视角
下一篇:从旅游开发角度浅谈山西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