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进口押汇概述 | 第9-16页 |
第一节 进口押汇产生的原因 | 第9页 |
第二节 进口押汇的定义 | 第9-11页 |
第三节 进口押汇的法律特征 | 第11-16页 |
一、进口押汇法律关系和信用证法律关系的分离 | 第11-12页 |
二、进口押汇是针对进口事项所发生的一种特殊融资行为 | 第12-13页 |
三、进口押汇是一种附有特殊担保机制的融资法律关系 | 第13-14页 |
四、进口押汇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要求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信托收据 - 进口押汇中的关键 | 第16-22页 |
第一节 通过信托收据“放单”是进口押汇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信托收据的性质和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信托收据的条款 | 第19-20页 |
一、基本条款 | 第19页 |
二、承诺保证条款 | 第19-20页 |
第四节 信托收据的法律关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进口押汇中的法律风险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案情简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进口押汇中的法律风险 | 第23-27页 |
一、对于信托收据的错误理解是进口押汇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 第23-24页 |
二、进口押汇过程中的其他法律风险 | 第24-25页 |
三、信用风险 - 进口押汇中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进口押汇中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7-36页 |
第一节 对进口押汇中信托关系的错误理解是进口押汇法律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 第27-33页 |
一、质押权说 | 第27-29页 |
二、抵押权说 | 第29-31页 |
三、所有权说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法律移植过程中不同法系的冲突是进口押汇法律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对进口押汇中风险防范的建议 | 第36-48页 |
第一节 明确进口商和开证行之间是一种以货物所有权为基础的信托关系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信托法下的自力保护 | 第37-40页 |
一、信托法的一般性保护 | 第37-38页 |
二、通过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原则维护开证行的利益 | 第38-39页 |
三、信托财产的隔离性处理措施—信托登记 | 第39页 |
四、开证行作为委托人可以通过撤销权保护自己的利益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信托法之外的法律保护措施 | 第40-41页 |
第四节 进口押汇中合同条款的完善 | 第41-43页 |
一、关于进口押汇合同和信托收据,建议押汇行对以下条款予以明确 | 第41-42页 |
二、关于与押汇合同配套的担保合同,特别是保证合同中,建议押汇行做如下规定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加强销售环节中的风险防范 | 第43页 |
第六节 加强对信用风险的控制 | 第43-48页 |
一、规范银行业务程序,增强对信托财产的控制是避免信用风险的直接手段 | 第44页 |
二、信用保险—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又一全新选择 | 第44-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