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 第1-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小麦矮秆基因资源 | 第8-9页 |
| ·小麦矮秆基因资源在育种中的利用 | 第9-10页 |
| ·利用非整倍体和代换系材料定位基因的染色体位置 | 第10-12页 |
| ·单体分析 | 第10-11页 |
| ·隐性基因定位 | 第10页 |
| ·显性基因定位 | 第10-11页 |
| ·端体分析方法 | 第11页 |
| ·代换系分析 | 第11-12页 |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2-13页 |
| ·材料 | 第12页 |
| ·试验地点 | 第12页 |
| ·方法 | 第12页 |
| ·资料处理 | 第12-13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3-23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基因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 | 第13-15页 |
| ·矮秆波兰小麦分蘖性状基因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 | 第15-17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穗长性状基因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 | 第17-19页 |
| ·矮秆波兰小麦每穗小穗数性状相关基因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 | 第19-20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穗节间距性状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20-21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应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21-23页 |
| 5. 讨论 | 第23-28页 |
| ·单体系定位数量性状的有效性 | 第23页 |
| ·矮秆波兰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位点 | 第23-27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基因 | 第23-24页 |
| ·矮秆波兰小麦分蘖数基因 | 第24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穗长基因 | 第24-25页 |
| ·矮秆波兰小麦小穗数基因 | 第25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穗节间距基因 | 第25-26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基因 | 第26-27页 |
| ·矮秆波兰小麦的合理利用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