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导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 | 第8页 |
1.1.2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分析的意义 | 第8-9页 |
1.1.3 安全农产品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1.2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农户生产行为有关研究回顾 | 第14-18页 |
2.1.1 农户行为的一般分析 | 第14-16页 |
2.1.2 农户对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的接受情况 | 第16-18页 |
2.2 产业化经营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18-22页 |
2.2.1 农业产业一体化 | 第18-21页 |
2.2.2 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21-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3 理论梳理 | 第23-29页 |
3.1 农户的生产行为理论 | 第23-26页 |
3.1.1 农户生产行为的特征 | 第23-24页 |
3.1.2 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因素 | 第24-25页 |
3.1.3 农户生产行为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6-29页 |
3.2.1 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 第26-27页 |
3.2.2 产业化内企业和农户的关系 | 第27-28页 |
3.2.3 加强农户的合作组织建设 | 第28页 |
3.2.4 产业化组织和产品质量安全 | 第28-29页 |
4 农户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 第29-43页 |
4.1 数据调查说明 | 第29-30页 |
4.2 样本地区安全农产品生产与产业化组织状况 | 第30-35页 |
4.2.1 平湖市安全农产品生产与组织化发展 | 第30-32页 |
4.2.2 新仓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组织化 | 第32-34页 |
4.2.3 新棣镇安全农产品生产状况 | 第34页 |
4.2.4 农业产业化组织状况典型调查 | 第34-35页 |
4.3 调查农户的家庭与经济特征 | 第35-38页 |
4.3.1 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4.3.2 家庭经营耕地与农户收入 | 第37页 |
4.3.3 农户农产品流向 | 第37-38页 |
4.4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 | 第38-41页 |
4.4.1 农户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程度 | 第38-39页 |
4.4.2 农户对安全农产品的评价 | 第39页 |
4.4.3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愿 | 第39-40页 |
4.4.4 农户生产过程中农药施用情况 | 第40-41页 |
4.5 农户参与组织化程度及政府作用 | 第41-43页 |
4.5.1 农户参与组织化状况与意愿 | 第41-42页 |
4.5.2 政府作用 | 第42-43页 |
5 结构分析模型 | 第43-51页 |
5.1 理论假设 | 第43-44页 |
5.2 农业净收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44-46页 |
5.3 安全农产品生产与组织参与决策模型 | 第46-50页 |
5.3.1 模型形式 | 第46页 |
5.3.2 变量选择 | 第46-47页 |
5.3.3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愿模型估计 | 第47-49页 |
5.3.4 农户产业化组织参与意愿估计 | 第49-50页 |
5.4 模型分析评述 | 第50-5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1-56页 |
6.1 简要结论 | 第51-52页 |
6.2 启示与建议 | 第52-56页 |
6.2.1 重视农产品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 | 第52-53页 |
6.2.2 增强农户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 第53页 |
6.2.3 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 第53页 |
6.2.4 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 | 第53-54页 |
6.2.5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管理 | 第54-55页 |
6.2.6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 第55页 |
6.2.7 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1: 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行为问卷调查 | 第61-65页 |
附录2: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