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2 资产重组与股权价值创造的基本理论 | 第21-29页 |
·资产重组、股权重组的概念 | 第21页 |
·资产重组概念 | 第21页 |
·股权重组概念 | 第21页 |
·资产重组动因 | 第21-24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 第22页 |
·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 | 第22页 |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s) | 第22页 |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2-23页 |
·“组织资本”转移理论 | 第23-24页 |
·价值和价值创造的基本理论 | 第24-27页 |
·价值创造的来源 | 第24-26页 |
·价值创造的途径 | 第26页 |
·价值创造理论 | 第26-27页 |
·资产重组理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重组的适用性 | 第27-29页 |
·缺乏纯市场化的环境条件 | 第28页 |
·政策性较强 | 第28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重组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重组动因及模式分析 | 第29-41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重组动因分析 | 第29-37页 |
·资产管理公司第一阶段股权重组的动因 | 第29-30页 |
·资产管理公司第二阶段股权重组的动因 | 第30-37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重组模式分析 | 第37-41页 |
·企业调整活动的方式 | 第37-38页 |
·重组的一般模式 | 第38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重组模式 | 第38-41页 |
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重组基础条件分析 | 第41-48页 |
·政策条件 | 第41-44页 |
·税收优惠政策 | 第41页 |
·债转股政策 | 第41-42页 |
·其他相关政策 | 第42页 |
·现有政策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重组的不利因素 | 第42-44页 |
·法律法规条件 | 第44-45页 |
·其他国家处理不良资产的相关立法情况 | 第44页 |
·我国不良资产处理相关法律情况 | 第44-45页 |
·体制条件 | 第45页 |
·市场条件 | 第45-48页 |
·我国交权交易市场现状 | 第46页 |
·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的原因 | 第46-47页 |
·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 | 第47-48页 |
5 股权重组绩效评价方法及选择 | 第48-58页 |
·超常收益法(ABNORMAL RETURNS METHODOLOGY) | 第48-49页 |
·三个采用财务指标的评价模型 | 第49-53页 |
·拉巴波特模型(Rappaport model)--贴现现金流量法 | 第49-50页 |
·沃斯顿模型(Weston Model)--公式评估法 | 第50-51页 |
·杜邦模型(Du Pont Model) | 第51-52页 |
·对上述三种方法评价 | 第52-53页 |
·股权重组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 第53-58页 |
·选择绩效评价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 第53-55页 |
·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55-58页 |
6 非财务指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重组绩效的影响 | 第58-65页 |
·资本结构改变的影响 | 第58-60页 |
·股权结构改变的影响 | 第60-61页 |
·法人治理结构对重组绩效的影响 | 第61-62页 |
·行业特征对重组绩效的影响 | 第62-65页 |
7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重组绩效案例分析 | 第65-78页 |
·转让壳资源:ST渝钛白重组 | 第65-70页 |
·项目由来 | 第65页 |
·重组方案 | 第65-67页 |
·评价 | 第67-70页 |
·横向收购:郑纺机重组 | 第70-78页 |
·项目由来 | 第70-72页 |
·重组方案 | 第72-74页 |
·评价 | 第74-78页 |
8 有关的政策建议 | 第78-82页 |
·制定特别法律,强化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 | 第78-79页 |
·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 第79-80页 |
·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更多的职能和更完备的手段 | 第80-81页 |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81-82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