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列车自动防护控制中心的开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国产ATP项目概述 | 第9-10页 |
·现代化轨道交通 | 第10-11页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 第10页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展望 | 第10-11页 |
·国外ATP系统概况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ATP系统的区域控制中心工作原理 | 第13-25页 |
·ATP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 第13-14页 |
·区域控制中心的功能 | 第13页 |
·数字化轨道电路的功能 | 第13页 |
·车载ATP设备的功能 | 第13页 |
·ATP系统的制动模式 | 第13-14页 |
·区域控制中心的总体设计 | 第14-17页 |
·区域控制中心的开发目标 | 第14-15页 |
·区域控制中心的系统功能结构 | 第15-16页 |
·区域控制中心的硬件系统结构 | 第16-17页 |
·区域控制中心的设备配置 | 第17-19页 |
·操作控制层 | 第17页 |
·主机处理层 | 第17页 |
·输入输出控制层和远程通信控制器 | 第17-19页 |
·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19-21页 |
·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主要技术与难点 | 第22-23页 |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编程模式 | 第22-23页 |
·实时多任务系统中任务的划分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 | 第25-36页 |
·主机处理单元 | 第25-31页 |
·ARM嵌入式微处理器 | 第25-27页 |
·ARM7TDMI处理器 | 第27-28页 |
·三冗余主机系统设计 | 第28-31页 |
·控制总线CAN | 第31-35页 |
·振荡器容差范围 | 第32页 |
·CAN控制器的配置与延迟时间的计算 | 第32-33页 |
·ATP列控中心的CAN总线设计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6-52页 |
·软件系统方案 | 第36-37页 |
·软件实现功能 | 第36页 |
·软件功能模块 | 第36-37页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第37-50页 |
·μC/OS-Ⅱ在ARM微处理器上的移植 | 第39-45页 |
·uC/OS-Ⅱ在ARM微处理器上的启动 | 第45-47页 |
·系统任务的优先级设置 | 第47-50页 |
·数据安全的措施 | 第50-51页 |
·数据安全的硬件措施 | 第50-51页 |
·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ATP系统的区域控制中心的网络接口 | 第52-58页 |
·数据通讯 | 第52-54页 |
·单片机TCP/IP协议 | 第53-54页 |
·以太网数据传输格式 | 第54页 |
·网络接口设计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附录 ATP列控中心控制电路原理图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