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10页 |
| 一、 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君民共主”思潮 | 第10-19页 |
| (一) 早期维新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 第10-13页 |
| (二) 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君民共主”思想 | 第13-15页 |
| (三) “君民共主”思潮的意义和局限 | 第15-19页 |
| 二、 维新派的二元制君主立宪思潮 | 第19-25页 |
| (一) 维新派推行君主立宪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 (二) 维新派二元制君主立宪思想及措施 | 第21-23页 |
| (三) 维新派君主立宪思潮的历史作用 | 第23-25页 |
| 三、 立宪派的议会制君主立宪思潮 | 第25-32页 |
| (一)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的立宪活动 | 第25-27页 |
| (二) 立宪派的议会制君主立宪思想 | 第27-30页 |
| (三) 立宪派君主立宪思潮的历史影响 | 第30-32页 |
| 四、 结论 | 第32-36页 |
| (一) 君主立宪思潮阶段性特征比较 | 第32-33页 |
| (二) 君主立宪思潮的历史贡献 | 第33-34页 |
| (三) 君主立宪思潮的历史教训及现实意义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