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 ·云数值模式及模拟研究 | 第7-10页 |
| ·国外云数值模式的发展和模拟研究 | 第7-8页 |
| ·国内云数值模式的发展和模拟研究 | 第8-10页 |
| ·数值模式的应用 | 第10-12页 |
| ·论文内容 | 第12-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对流云数值模式简介 | 第14-24页 |
| ·模式的基本功能 | 第14页 |
| ·模式所作的基本假设 | 第14-15页 |
| ·预报方程组 | 第15-16页 |
| ·边界条件 | 第16-17页 |
| ·侧边界条件 | 第16页 |
| ·上、下边界条件 | 第16-17页 |
| ·模式方程组的初始条件 | 第17页 |
| ·对流启动方式 | 第17-18页 |
| ·近地层参数化 | 第18-19页 |
| ·主要微物理过程 | 第19-20页 |
| ·暖云微物理过程 | 第19页 |
| ·冰相微物理过程 | 第19页 |
| ·催化功能 | 第19-20页 |
| ·模式求解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系统开发 | 第24-54页 |
| ·模式初始化 | 第24-25页 |
| ·模块功能 | 第24页 |
| ·设计思想 | 第24页 |
| ·功能实现 | 第24-25页 |
| ·模式运行 | 第25-38页 |
| ·模块功能 | 第25-26页 |
| ·设计思想 | 第26页 |
| ·功能实现 | 第26-27页 |
| ·混合语言编程的优点及必要性 | 第27页 |
| ·混合语言编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7-33页 |
| ·混合编程的具体实现 | 第33-34页 |
| ·多线程程序设计的优点以及必要性 | 第34-36页 |
| ·多线程程序设计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6页 |
| ·多线程程序设计的具体实现 | 第36-38页 |
| ·数据输出 | 第38-44页 |
| ·MAX(各要素场最大值)模块 | 第38-39页 |
| ·RZC(生成作图数据)模块 | 第39-43页 |
| ·NR555(空间累积)模块 | 第43页 |
| ·NT555(时间和空间累积)模块 | 第43-44页 |
| ·GRADS作图 | 第44-51页 |
| ·模块功能 | 第44-45页 |
| ·功能实现 | 第45-51页 |
| ·查看作图结果 | 第51-53页 |
| ·模块功能 | 第51页 |
| ·功能实现 | 第51-53页 |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个例模拟应用 | 第54-71页 |
| ·试验方案 | 第54页 |
| ·自然云数值模拟 | 第54-57页 |
| ·催化云增雨效果分析 | 第57-62页 |
| ·火箭催化效果的敏感性试验 | 第62-70页 |
| ·催化时间试验 | 第63-65页 |
| ·播撒部位试验 | 第65-67页 |
| ·火箭发射仰角和距离试验 | 第67-68页 |
| ·不同剂量的催化试验 | 第68页 |
| ·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工增雨火箭的催化试验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1-73页 |
| 附录 | 第73-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发表文章情况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