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论文--全书论文

汉代及汉代以前经络腧穴文献研究

引言第1-15页
一、 汉代及汉代以前经络腧穴文献考第15-26页
 (一) 《黄帝内经》前经络腧穴文献考第15-16页
 (二) 《黄帝内经》中经络腧穴文献考第16-21页
  1 、 《黄帝内经》中经络文献考第16-20页
  2 、 《黄帝内经》中腧穴文献考第20-21页
 (三) 《黄帝内经》后汉代经络腧穴文献考第21-26页
  1 、 《难经》中经络腧穴文献考第21-23页
  2 、 古《明堂经》经络腧穴内容考第23-25页
  3 、 汉代非医学文献有关经络腧穴内容考第25-26页
二、 汉代及汉代以前经络文献研究第26-56页
 (一) 出土文献研究第26-30页
  1 、 关于出土文献书名探讨第26-27页
  2 、 出土文献学术体系探析第27-29页
  3 、 出土人体经脉漆雕探析第29-30页
 (二) 经络概念的形成与演变第30-33页
  1 、 经络概念的形成第30-31页
  2 、 经络概念的演变第31-33页
 (三) 经络理论的多家学说第33-46页
  1 、 十一脉体系下的经络学说第33-34页
  2 、 过渡时期的经络学说第34-36页
  3 、 十二脉体系下的经络学说第36-42页
  4 、 奇经八脉学说第42-43页
  5 、 十四经循环说第43-46页
 (四) 论“浮气”第46-50页
  1 、 “经气”与“浮气”第46-47页
  2 、 “卫气”与“浮气”第47页
  3 、 试论足三阴经胸腹部循行与“浮气”第47-50页
 (五) “关、阖、枢”与气门学说第50-53页
  1 、 “关、阖、枢”与“开、阖、枢”考第50-51页
  2 、 “关、阖、枢”与气门学说第51-52页
  3 、 “关、阖、枢”与疾病传变第52-53页
 (六) 经脉“气血多少”第53-56页
  1 、 文献记载之异同第53-54页
  2 、 经脉“气血多少”理论的确立第54-55页
  3 、 经脉“气血多少”理论的意义第55-56页
三、 汉代及汉代以前腧穴文献研究第56-83页
 (一) 腧穴理论的多家学说第56-58页
  1 、 关于腧穴称谓第56-57页
  2 、 关于俞度第57页
  3 、 关于腧穴定位第57-58页
 (二) 腧穴理论体系的形成第58-71页
  1 、 以痛为输与阿是穴第58-60页
  2 、 《内经》腧穴体系考析第60-65页
  3 、 古《明堂经》腧穴体系考析第65-69页
  4 、 次注《素问》腧穴考析第69-70页
  5 、 经络腧穴图考析第70-71页
 (三) 腧穴的归经第71-75页
  1 、 腧穴归经的源流第71页
  2 、 腧穴归经的演变第71-73页
  3 、 三百六十一经穴的形成第73-75页
 (四) 特定穴理论探讨第75-83页
  1 、 “本输”学说探讨第75-79页
  2 、 十二原探讨第79-83页
四、 汉及汉以前经络腧穴文献对后世的影响第83-89页
 (一) 经典经脉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第83-84页
 (二) 关于腧穴的命名第84-85页
  1 、 腧穴命名意义第84-85页
  2 、 腧穴名称国标化与目前腧穴国标编号第85页
 (三) 腧穴主治的形成与发展第85-89页
  1 、 腧穴主治的形成第85-86页
  2 、 腧穴主治的发展第86-87页
  3 、 腧穴主治的思考第87-89页
结语第89-9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0-92页
附录第9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探析
下一篇:决策树分类算法的研究及其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