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一、 综述 | 第9-12页 |
(一) 引言 | 第9-10页 |
1 城市是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研究载体 | 第9页 |
2 商旅联动概念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应用价值 | 第12页 |
二、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演进轨迹 | 第12-17页 |
(一) 20世纪中叶之前--商旅联动的混沌共生阶段 | 第13页 |
(二) 20世纪90年代后期--商旅联动模式的出现与新发展 | 第13-17页 |
1 出现背景 | 第13-16页 |
2 联动尝试 | 第16-17页 |
三、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一)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必然性阐释 | 第17-18页 |
1 休闲经济、体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商旅联动提供了时代背景 | 第17-18页 |
2 商业活动是现代旅游活动的有机组成 | 第18页 |
3 “人流效应”是商旅两业发展的持续活力 | 第18页 |
(二)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原则 | 第18-20页 |
1 优化产业结构的原则 | 第18-19页 |
2 树立大商业、大旅游观念的原则 | 第19页 |
3 把楃城市特征、创新性动态开发的原则 | 第19页 |
4 强化产品联动开发、商旅活动多元嫁接的原则 | 第19-20页 |
(三)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1 商旅联动是一种矛盾运动过程 | 第20页 |
2 商旅联动具有二元结构特征 | 第20-21页 |
(四)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意义 | 第21-22页 |
1 商旅联动促使城市功能分区日趋合理 | 第21页 |
2 商旅联动促使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模式的诞生 | 第21页 |
3 商旅联动是构建都市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1-22页 |
四、 城市商业与旅游业的联动模式及优化分析 | 第22-40页 |
(一) 购物--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黄金切入点 | 第22-29页 |
1 购物架起商旅联动的桥梁 | 第22-24页 |
(1) 购物者是商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客源 | 第23页 |
(2) 购物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提供新的契机 | 第23-24页 |
(3) 旅游纪念品的出售与购买是联动的直接体现 | 第24页 |
2 优化途径 | 第24-29页 |
(1) 注重观览性商品的开发 | 第24-26页 |
(2) 零售业态创新及购物环境的游览化、感知化 | 第26-28页 |
(3) 发展主题体验式商业 | 第28-29页 |
(二) 游憩商业区--城市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空间载体 | 第29-36页 |
1 游憩商业区的基本内容 | 第29-31页 |
2 优化途径 | 第31-33页 |
(1) 推进城市发展,创造商旅消费新需求 | 第31-32页 |
(2) 调整业态布局和结构,增强游憩体验 | 第32页 |
(3) 建设与民同乐的游憩商业区 | 第32-33页 |
(4) 将游憩商业区纳入旅游产品的线路组合 | 第33页 |
3 合理开发建设城市游憩商业区--以济南市为例 | 第33-36页 |
(1) 发展适宜度评价 | 第33-34页 |
(2) 范围界定与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三) 会展旅游--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规模化发展 | 第36-40页 |
1 会展旅游的特征分析 | 第36-37页 |
(1) 会展旅游的商贸本质是联动的原始动力 | 第36页 |
(2) 会展旅游是商旅联动的规模化发展 | 第36-37页 |
2 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3 优化途径 | 第38-40页 |
(1) 塑造城市品牌,定位准确的建设会展旅游目的地 | 第38页 |
(2) 拓展会展旅游的时空效应 | 第38-39页 |
(3) 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商务会展业运作 | 第39-40页 |
(4) 培育专业化会展服务企业和人才 | 第40页 |
五、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发展趋势及保障体系构建 | 第40-42页 |
(一) 发展趋势 | 第40页 |
(二) 保障体系构建 | 第40-42页 |
1 正确认识商旅联动的特征和意义 | 第40-41页 |
2 保障体系的建设内容 | 第41-42页 |
六、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发表论文及成果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