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对话的界定 | 第6-7页 |
第二章 诸子散文对话现象扫描 | 第7-19页 |
第一节 实录式对话 | 第8-15页 |
师生问答 | 第8-10页 |
君臣对问 | 第10-12页 |
士人论辩 | 第12-15页 |
第二节 虚构式对话 | 第15-19页 |
修辞性代言 | 第15-17页 |
主客问答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诸子散文对话成因的多维透析 | 第19-24页 |
第一节 重视记言的文化传统 | 第19-22页 |
第二节 文体意识的自觉追求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书写文字的渐趋简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诸子散文对话的文学意味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对话信息:虚实相生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对话方式:婉曲达意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对话主体:声情并茂 | 第29-31页 |
第五章 诸子散文对话的价值取向 | 第31-36页 |
第一节 独立的个体意识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自由的批判精神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和平的生存原则 | 第34-36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