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正文 | 第7-45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早期准备 | 第8-17页 |
一、 背景 | 第8-13页 |
1 一般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 第8-9页 |
2 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客观经济条件 | 第9-11页 |
3 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思想主张 | 第11-13页 |
二、 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 第13-17页 |
1 清末的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 第13-14页 |
2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 第14-17页 |
第二部分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推进(1928-1942) | 第17-27页 |
一、 背景 | 第17-21页 |
1 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完善 | 第17页 |
2 国民政府前期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客观经济条件 | 第17-20页 |
3 国民政府前期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思想主张 | 第20-21页 |
二、 中央银行的设立与巩固 | 第21-24页 |
1 中央银行的设立 | 第21-23页 |
2 中央银行的壮大 | 第23-24页 |
三、 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推进 | 第24-27页 |
1 中央银行制度的演进 | 第24页 |
2 四联总处的设立和早期作用 | 第24-27页 |
第三部分 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1942-1948) | 第27-35页 |
一、 背景 | 第27-29页 |
二、 独占货币发行权,正式确立央行地位 | 第29-31页 |
三、 全面确立政府的银行地位 | 第31-32页 |
1 经理国库 | 第31页 |
2 为政府融资 | 第31-32页 |
3 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 第32页 |
4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 第32页 |
四、 成为银行的银行 | 第32-33页 |
1 集中存款准备金 | 第32-33页 |
2 充当最后贷款人 | 第33页 |
3 充当最后清算人 | 第33页 |
五、 成为金融监管的银行 | 第33-35页 |
第四部分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分析 | 第35-44页 |
一、 新经济史学派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 | 第35-37页 |
1 产权理论 | 第35-36页 |
2 国家理论 | 第36页 |
3 意识形态理论 | 第36-37页 |
二、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的经济实质 | 第37-40页 |
1 国民政府的经济功能 | 第37-38页 |
2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 第38-40页 |
三、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变迁探讨 | 第40-44页 |
1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过程是强制性变迁 | 第40-42页 |
2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政策失败的原因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